祆神楼,民间俗称玄神楼。与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及永济的鹳雀楼并称为山西“四大名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闻祆神楼,就觉得特殊,一是不知“祆”如何读,以为是“棉袄的袄”,根本想不到是读“xiān”;再看到这座古楼的图片,更觉奇异,其建筑结构复杂难辨,看起来与传统古建不同,有异域风格。原来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保存的一处祆教建筑,当时就有一睹其真容的冲动。直到20余年后,这种想法才得以实现。
孟冬之月,时逢周日,寒气逼人。驾车从太原出发,到达介休市区后拐进顺城关大街,便望见了那座著名的祆神楼。停了车,带上相机,开始绕这座古楼仔细观察。这是一组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据介绍,它是明清楼阁式建筑之典范,其工艺复杂、气势恢宏,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精品。这座古楼,平面呈“凸”字形,为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下面东西向是过街楼,正面是山门。该楼下层空阔,上面用平座加栏杆,屋顶为十字歇山顶。整个建筑,重檐下三面均有抱厦。
现在的祆神楼建筑群,多为清康熙年间重修所留。尽管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故,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祆神楼,还是保留了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
举起单反相机,先从文保碑开始,而后对着鼓楼侧面、正面拍摄。突然,我发现右侧门口有一人坐在门阶上晒太阳,就问他古迹是什么年代的?“宋。”“我能进去吗?”他指着桌子上的表格说:“先填表。”此人的回答极其简略,似打坐老僧。我填了表格后走进院里,寂寥的院内空空如也,没有一人。院内正殿前有献亭,台面很高;对面是戏台,也就是乐楼,乐楼与外面的祆神楼连在一起,背靠着背。登上献殿,我看到正殿匾额上书写着“三义同天”几个大字。进到门内,里面也空空荡荡的,殿很高很深。出来站在献殿台上,沉浸其中,环顾观察,左右各有一赑屃,就是驮碑的大龟,上面露着碑沟,但不见了碑石……旁边立有几通碑,字迹却难以辨识。放眼望去,对面戏台连同院落,显得寂静而幽深。
出了大门,把相机放回车内,取出无人机返回祆神楼进行第二次拍摄。我选择在祆神楼正南面的空地上,对祆神楼又做了比较系统的摄录,譬如让镜头以一个45度夹角悬停拍摄,而后徐徐从鼓楼顶上由南向北掠过跟拍;升至六七十米空中,在楼顶上转圈拍;后来又操控无人机绕古楼转飞,而后继续飞至外围环周边拍摄。在空中,我瞥见了“凸”字形十字顶,看到了楼北侧顶上的山花……
航拍结束后,等我想再次进院时,发现院门已关闭,时间是正午12点,预计开门要等到下午两点半。我举起手机补拍,一边再度细细观察鼓楼,希望透过其繁杂的表象寻找到其中的门道。祆神楼的层次感很强,表面三重檐,实为四层。下层前为过街楼,后为庙门,上面为乐楼,这是一种立体的叠加。乐楼又有三层,中心为神龛,腰间为平座色栏,檐下的四向皆有山花;楼顶为十字歇山,全为绿色琉璃制品,看上去有金碧辉煌、瑰丽奢华之感。
伫立于楼前,静静地看,用心地想,希望看懂这座楼的结构、构件和内涵。祆神楼中腰是三面回廊,用以表演;中间神龛,用以祭祀;下面有四根粗壮的柱子直通楼顶,上下贯通,起承重作用,这大概叫通柱。
据庙内现存的清康熙年间所立的《重修三结义庙碑记》碑刻记载,祆神楼是文潞公特为祆神而建。文潞公即文彦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介休是他的家乡。
相传北宋时期,由王则、胡永儿带领的农民起义在河北贝州爆发。作为朝廷重臣,文彦博率军进行战斗,官方军队被农民军团团包围,突然一只神奇的白猿从天而降,帮助文彦博突出重围,最终打败了农民军。因而,文彦博得到朝廷的奖励和重用。后来,文彦博还乡,在修建宗祠的同时,修建了这座祅神楼,以报答当初神猿的帮助。
祆神楼建筑装饰图像具有浓郁的祆教建筑风格,在一些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上与中原迥异。一些木雕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难得一见的,如牧羊犬、大象、骆驼等,均具有浓郁的波斯异域特征。
介休祆神楼,在雕琢细节之间讲述着千百年前的风云往事。
冯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