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富煤缺水,煤水共生,作为开采煤炭的副产物,矿井水量大且稳定,对于严重缺水的山西来说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非常规水资源。提高矿井水利用率,不仅能够减少透水事故,降低矿井水杂质对地下水、水生生物、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危害,还可补充井下生产用水、地上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等,减少水资源消耗,维持水环境平衡,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省政协常委、长治市政协副主席王卫军建议,推进煤水双资源高效、协调、绿色、清洁利用,实现我省高效节水工作创新发展。
在调研中,王卫军认为我省在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底数不清。我省尚未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矿井水水质监测、计量、排放利用系统,相关数据来源渠道多,差异很大。二是利用水平参差不齐。我省煤矿数量多,分布区域广,整体来看,在矿井水利用上还存在共性技术落后、高新技术利用不足等问题。三是宏观政策不完善。国家发布《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后,无配套实施方案和细化措施。四是市场化水平低。矿井水利用未纳入地方供水计划,缺少外供市场化交易平台等。
为此,王卫军建议从三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议省市县三级成立由水利部门牵头的矿井水综合利用办公室,统筹确定住建、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在矿井水利用上的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运作机制。搭建数字化水务运营管理平台,建立统一完善的矿井水统计、计量和监测体系,夯实矿井水产生、处置、利用等大数据库,为统一布局、科学研判、协调管理、应急处置、统筹利用提供支撑。
其次,优化产业政策及标准体系。制定促进矿井水利用产业政策,细化煤矿用水定额,明确矿井水利用的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新建矿井和重点矿区全部建设水处理设施,制定出台鼓励矿井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和财税等扶持政策,包括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节水型煤矿水资源税减征管理办法等。制定矿井水利用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矿井水利用实现分级处理、分质利用。
第三,推进矿井水资源市场化。以矿井水深层次开发、规模化发展为导向,建设由政府主导,以数字化水务平台为依托的矿井水交易平台,实现矿井水供销信息公开化、交易市场化、利用全域化,并带动第三方企业参与矿井水处理、交易、运输管网设施建设等,使矿井水资源化应用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达到最大化。
本报记者邓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