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7点上班,晚8点下班,是张振的工作常态。
“只要不开会、不下乡,基本上都在单位。”交城县委老干部局办公区与活动场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其内门球场、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从早到晚,这里退休干部们的各种活动不断。张振担任交城县委老干部局局长18年来,一直坚持精心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一直以来是张振的使命职责,他用实际行动尽心竭力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满腔热忱为老干部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
心中有责的“娘家人”
“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初见张振,率真朴实的他一语道破老干部局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离退休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职时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让他们退休后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享受晚年美好时光,这就是老干部局的责任所在。”
起初,针对全县离退休干部人数多、居住散且普遍年老、行动不便的现状,张振经常下基层调查摸底,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2013年在老干部局党委组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下设11个党支部。为此,张振创新性地制出一张《交城县老干部委员会城区支部分布图》,悬挂于办公室最显眼位置。“在交城,各单位退休干部的党组织关系都会转移到老干部局。全县1400多位退休干部,我们对每家的成员结构、身体状况都要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上,本着便于管理和服务好老干部的工作实际,张振前瞻性、开拓性地提出“社区式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关式坐班”工作模式,全力推进离退休干部“一人一策”精准服务“2468”工作机制,完善离退休干部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倾情服务,全面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质量。
“多年来,退休干部们在老干部局党委和所属党支部的引导激励下,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工作,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张振表示。
心细如发的“贴心人”
老干部工作多是琐碎之事,但小事见精神、显真情,更能体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反映老干部工作者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张振把老干部当亲人,时刻心系老干部冷暖安危,把贴心服务当作分内之事。老干部生病住院,他亲自看望;老干部过寿,他亲自送上鲜花和祝福。每逢重大节日,他总要登门走访慰问。遇到老干部去世,他代表组织忙前忙后帮助料理后事。
18年来,张振看望生病住院老干部3000余人次,为送生日祝福1100余人次,上门走访慰问1000余人次,帮助500多名老干部料理身后事。“春节前要抽时间去看望慰问一位交城籍家住古交的离休干部。”张振说,“在世的离休干部越来越少,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我母亲在世时,张振局长就时常来看望慰问。”退休干部韩继贤说起老干部局的作为,心怀感激。“我母亲去世,张局长第一时间赶到我家吊唁老母亲,忙前忙后,我们全家深深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韩继贤连连竖起大拇指。
张振常常嘱咐同事们,从思想、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当好心细如发的“贴心人”。老干部局每年会组织全县一千多名离退休干部进行年度体检。每年“春节”“七一”“重阳节”等节日前后都定时组织召开座谈会,向老同志们汇报工作情况,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与事项,应办尽办。同时,认真落实“三必访”制度,每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
勇于担当的“知心人”
每天一大早,交城县委老干部局的各活动场所便热闹起来。县中小企业局的和三宝自退休以来,每天坚持打乒乓球,和老同事们交流感情,身心愉悦。“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不给他们添乱。在这里活动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乐。”和三宝笑道。
如何服务能让老干部们的身心愉悦?张振集思广益,从实际需求出发,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我们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资源,开设理论、文艺、书画剪纸、武术、电脑等7个系17个班,老干部根据个人兴趣报名参加培训。”张振说,他们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交城县“五老”宣讲团、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平均每年宣讲20余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为老干部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才华提供舞台,为社会贡献“银发”力量。
张振积极争取,将老干部党委及下设党支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部返还的老干部党费用于各种活动补助。定期组织老干部门球、台球、乒乓球、麻将等各类比赛,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和送文化下乡等文化艺术和社会公益活动,做到了“教、学、乐、为”有机结合。
在室内门球场,年过古稀的交通局退休老干部马钢精神矍铄,正在和队友们进行一场友谊赛。他说,老干部局就是退休干部们的家,在这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谐。
“或锻炼身体,或交流心得,许多老干部通过参加活动找到人生新的定位,凸显出晚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张振说,一年四季,老干部局的各个活动场所都有老干部的身影,“老人们来得早,走得迟。安全很重要,一般在活动开始前和散场后,我都会亲自检查场地的设备和卫生,确保无安全隐患。”
一片丹心映晚晴,交城山水寄深情。“我会继续为老干部守一方温暖家园,用心用情努力描绘‘人间重晚晴’的美好愿景。”张振语气更加坚定。
本报记者燕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