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走进位于介休安泰工业园的“微藻固碳”智慧工厂,一整套二氧化碳捕捉、制藻等设备正在有序运转。绿意萌动的恒温大水池中,数以万计的微藻通过吸收注入水中的二氧化碳,不断繁殖生长,为北方的冬天增添了温暖而湿润的气息。
这正是由山西安泰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推广的微藻养殖项目,也是山西安泰集团实施省校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微藻属于一种原核蓝藻,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含量55%至70%,氨基酸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激活免疫系统、改善心血管功能、抗疲劳等保健作用。随着微藻研究和工业化养殖加工水平的提高,微藻养殖实现跨界发展,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利用焦炉尾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培养微藻,实现废物利用。
据了解,我国每年排放二氧化碳110亿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燃煤烟气二氧化碳。在燃煤工业企业中利用微藻进行光合固碳,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相比于传统燃煤电厂烟气减排技术,微藻固碳减排技术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绿色环保等优势。
山西安泰集团紧抓省校合作有利契机,联合中科院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绿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工业碳捕集利用与管理技术创新中心”,在生物减碳、矿化固碳、节能降碳、碳量化监测与管理体系四个方面开展技术研发与合作,竭力为山西焦化、钢铁、电力、化工行业碳减排研发新技术、开辟新路径。
据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介绍:“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培养微藻的核心技术叫‘NPS碳捕捉集成技术’,固碳率达到75%以上,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燃煤烟气合理有效地捕捉并作为微生物微藻的生长基,从而转化成高附加值和高营养价值的藻粉产品。可以做到燃煤企业烟道气趋零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减排。”这一技术不仅开创了国内微藻减碳行业的先河,而且在全国率先实现微藻减碳技术工业化生产。
在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微藻培育实验室,目及之处,操作台上形态各异的容器中全是绿色微藻,有的呈淡绿色果汁样,有的呈翠绿色蔬菜样,有的是深绿色茶汤样。“微藻的养殖周期为7到12天,从平板经过生长后挑到锥形瓶,再到烧瓶,如果颜色是深绿色,就证明细胞活性非常好,数量也非常多。由烧瓶再扩培到培养室的跑道养殖池,完成了二级扩培,最后扩培到阳光房,完成三级扩培。”正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员罗盛说。
为将微藻养殖新型碳减排技术应用到实践并形成规模效益,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微藻培育技术为核心,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示范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投产,年产藻粉130余吨,可生产藻片32.5万余盒,减排二氧化碳1000余吨。
“微藻养殖主要是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经过NPS系统净化、降温后,接入养殖池进行微藻养殖。在阳光房充足的光照和恒温的水体中,微藻作为单细胞生物体,以充分的二氧化碳为生长基快速裂变,藻液达到一定浓度后进行采收,藻液经过分子膜、离心、闪蒸等环节,成为高附加值和高营养价值的藻粉,藻水返回到藻池中循环使用,废弃藻水进入无土栽培区域种植农副产品,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微藻碳减排技术相当于森林碳中和能力的10倍至50倍,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山西安泰集团是一家有着40年发展史的民营企业。多年来,公司抢抓发展机遇,以“引领绿色发展、打造能效标杆、践行‘双碳’使命”为目标,扩大项目建设,形成规模效益,规划建设藻粉产品深加工基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低碳转型,在提升环境效益的同时,增加碳汇收益和经济收益。目前,山西安泰集团已经开始立项启动占地300亩的“微藻固碳”智慧工厂二期项目,投资近5亿元,建成后可年产藻粉20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0万吨。
本报记者白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