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版

秀美芮城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 首届康养文化节。

  • 菊花节喜迎宾客。

  • 黄河岸畔月亮湾。

  • 万只天鹅栖息圣天湖。

  • 芮城新南张机场。

  •   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光伏领跑技术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等10余项国字号奖牌。
      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提出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
      坚持咬定绿色发展不放松,带来高质量发展满园春。

      黄河明珠,秀美芮城。芮城位于黄河中游掉头向东大拐弯处,拥有81.58公里的黄河岸线。境内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锚定“1544”工作矩阵,直线冲刺弯道超车,汇聚起全县上下“热爱芮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聚力转化,点绿成金,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能源、黄河特色文旅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逐步实现了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的转变,全力建设“黄河明珠·秀美芮城”,奋力开辟生态芮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

    天蓝地绿
    描绘县域经济新底色

      “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滞后。”过去概括芮城县情的这16个字,曾经在该县流传很广。
      在生态文明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候,2006年,芮城就在全省率先提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绿化”与“修路,抓大,开放,公平”一起写入当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时,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确定为全县发展战略。率先制定了《芮城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县域发展进行了“五位一体”的谋篇布局,确定了“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和社会进步”6个方面67项指标,形成了全省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该县还编制了《生态功能区划报告》《农村环境整治综合规划》《创建国家生态乡镇规划》等一系列子规划,并将每年的3月29日确定为“生态日”——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生态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恰好芮城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于是,抓生态,以绿而谋,成为了芮城县最切合长远也最务实的战略选择。
      绿化荒沟4000余亩,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西侯度遗址圣火公园,圆满承办二青会“一活动两赛事”,西侯度圣火采集点2020年被国际权威设计杂志评为景观类别大奖。立足“黄河”文化、“水利”文化、“大禹”文化,推进大禹渡升级改造发展,先后投资3亿余元将圣天湖打造成黄河中游“一湖圣水、十里梅岭、百顷红荷、千亩花田、万只天鹅”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全长93.4公里,串联起了沿线“7景5渡3址”的旖旎风光,共设8个观景台供游人眺望山河,实现了“景景通”“城景通”循环旅游圈,与运宝高速、运风高速、国省干线形成更加完善的公路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点上提质、线上串联,为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公路沿线设立的36个农副产品收购点和多个“农家乐”“采摘园”等农旅结合项目,为辖区7个乡镇24个行政村发展提供了便利,受益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芮城县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血脉,着力打造公园城市,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题,形成了“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格局,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公园,让红色基因传承赓续。全县新增绿地面积19万㎡,绿地率达到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生态芮城”绿色品牌越擦越亮。
      全县还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民宿休闲游,以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主的生态文化游。

    黄河生态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芮城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黄河就是芮城的根脉、灵魂所在。
      芮城县委、县政府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蓝天、碧水、净土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创新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高质量编制《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不断加强黄河沿线生态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
      守住高质量发展基准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坚决不搞破坏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破坏资源承受强度的项目,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等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重大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坚持“山河联动、两带融合”,滚动实施“双十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提升年”八大行动,打出“复绿、治乱、兴业、惠民”组合拳,持续推进黄河、中条山、圣天湖等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强化“一指标一策”,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一泓清水入黄河”、固废污染防治等攻坚战,让芮城的天更蓝、地更绿。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聚焦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问题,坚持一手抓“开源”,抓好农业调蓄池及“一大四中”灌区改造,强力推进水网贯通、中水回用等工作,积极争取用水指标,确保把黄河水用好用足用活;一手抓“节流”,抢抓试点机遇,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巩固拓展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

    借绿生绿
    开创能源革命新格局

      山坡上,一排排光伏板犹如浩瀚的蓝色海洋;田野里,一台台迎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画着圆弧;农家屋顶,一块块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化风为能、聚光为电,大好“风光”蕴含着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为远方送去光明和动力。
      芮城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先机,全力加快创建全国能源革命和碳中和示范县。成立芮城县碳中和促进中心,与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江亿院士团队合作,编制《芮城县碳中和规划方案》;引进中电投、中电国际、华能集团等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实施总投资127.7亿元的光伏、风电和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在中条山沿山一带以“农—林—光”互补模式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带动沿山居民和村集体增收2600余万元。
      总投资4.4亿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芮城县发展新能源产业,创建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县、碳中和示范县的引领区和“火车头”。园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招商链条化,聚焦产业链前端。去年入园的4个项目都站在产业链最前端,每拉长一个链条,都能发展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到“十四五”末,芮城将力争全县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为全省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作出芮城贡献。
      推进光伏、风电、抽水蓄能、储能等项目建设,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依托“光储直柔”技术,与中电集团新源智储等1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智能调度、能效管理、负荷智能调控等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示范。突出用能低碳化、服务定制化、项目高端化和招商链条化,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全力构建“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配售电—储能—智慧能源”全产业链模式。
      截至2023年底,全县新能源发电企业25家,获批总装机量239万千瓦,已并网装机量159万千瓦,年预计发电量20亿千瓦时,是2021年全县总用电量的2.3倍,年可减少标煤消耗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2万吨。

    因农生绿
    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

      国庆节期间,一群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地的外国友人走进第二届菊花节,赏菊花品菊香,在乡村美景中体验菊花文化,感受中国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文旅融合东风强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古魏勃勃生机,“黄河明珠·秀美芮城”在古魏大地耀眼夺目。
      芮城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深入贯彻农业“特”“优”战略,大力推广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支持特色产业生产、贮存、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坚持以节促产、以节兴农,举办“花椒节”“菊花节”“鲤鱼节”“荷花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芮城花椒、苹果、屯屯枣、芦笋、香椿、菊花六大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全省最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粤港澳菜篮子基地”。
      目前,芮城苹果年均产量70余万吨,产值21亿元,纯收入14亿元,出口加拿大、新加坡等27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五年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一;芮城“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加工花椒3万余吨,延伸发展花椒酱、花椒粉和花椒芽等特产,产品价值达到亿元;芮城屯屯枣种植面积达3万亩,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区。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25.1亿元,带动全县农民纯收入递增7%以上,“特”“优”农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开辟新赛道未来可期。县委立足芮城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提出了开辟“数字经济、绿能经济、康养经济、临空经济”四个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打造亚宝药业、杨森包装等4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持续深化能源革命,以“光储直柔”技术探索“零碳”新路径,庄上村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并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新能源产业税收预计贡献1.25亿元,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组建黄河金三角文旅发展联盟,签约总投资1.2亿元的沿黄民宿等4个文旅项目,圣天湖、风陵渡黄河金三角入选全省文旅康养示范区,叫响了“健康中国·康养芮城”品牌。总投资3.5亿元的新南张机场正式首航,以新南张机场首航为契机,谋划投资4.9亿元的临空产业园项目。目前,已与中国民航学院等10多家单位达成稳定合作关系,开展飞行培训2000余架次。
      近年来,芮城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历经“从黄变绿”的生态环境巨变,又以新能源革命领跑推动“碳中和”,芮城的天更蓝了——全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1.3%和46.5%,县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运城市第一名、山西省前列;水更净了——全县水源地23项检测指标卫生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全县10个乡镇的农村饮用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绿更浓了——持续造林绿化,全县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有量分别达到5.6万公顷、21.41万立方米和1.26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3.8%和39.96%;村更美了——全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建制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花开芮城,生态芮城,满园春色。芮城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绿色”生成“金色”,留住了美丽山水,走出了创新之路,开辟了新赛道,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唱响了“热爱芮城、共谋发展”的时代壮歌,把“两山理论”高水平转化为美丽中国的芮城实践。

    本版文字:解世强
    本版图片:肖永杰 郭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22期

    • 第2024-01-21期

    • 第2024-01-20期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