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午,在晋中市和顺县义兴镇仪村村东头的山西银河湾农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几百头“和顺肉牛”正在它们的运动场上晒太阳,17时左右,随着饲养员“嘿、嘿”的吆喝声,牛儿们陆续地走到棚中的食槽边啃嚼起饲草来……和顺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赵彬对记者说:“这些饲草是用周边14个村442户脱贫户订单种植的青饲玉米加工的,既解决了牛饲料又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山西银河湾农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和顺县特色产业——“和顺肉牛”的育种基地,多年来,该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研究所的技术团队合作,不断推广、试验、示范新技术提高农民的肉牛育肥技术,带动养牛业经济收入由以前的出栏1头犊牛1万元左右,达到出栏1头育肥肉牛2.5万元到3万元,加快了养牛产业化现代化步伐。
精心“选牛”
“和顺肉牛”由世界优秀西门塔尔牛与太行山地黄牛杂交而育成,体格高大、前胸宽深、后躯丰满,耐粗饲,抗逆性强,适于山区草地放牧和舍饲、半舍饲等多种饲养管理方式养殖生产,它的育成凝结了科研人员50余年的心血。
1973年,和顺县成为全国首批黄牛改良试点县。在当地黄牛基础上,引入国外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以杂种优势利用为措施,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老百姓认为‘冰蛋蛋’(颗粒冷冻精液)‘细管管’(细管冷冻精液)是不会产出牛的,与技术人员‘躲猫猫’,坚持用公牛进行本交。”老一代牛专家杨效民说。
1979年,全国肉牛繁育协作会在和顺召开;1983年,全国部分农区西门塔尔改良本地黄牛繁育技术座谈会在和顺召开。根据同步进行的杂交组合效果对比试验,专家们最终确立了和顺县以西门塔尔牛改良为主体的生产模式。1985年,和顺县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任务,正式纳入科技部农业领域重中之重项目实施计划。由此,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山类群选育成为工作主打。今年51岁的赵彬是一名高级畜牧师,也是和顺县委联系服务的专家,从事畜牧技术推广30多年,指导“和顺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和顺肉牛”新品种培育攻关课题。一代又一代的畜牧专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到赵彬这一代,他仍然积极投身于“和顺肉牛”新品种培育工作,推进“和顺肉牛”品牌建设,提高“和顺肉牛”知名度,提升肉牛产业。他说:“我还得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把牛品牌、牛产业做下去,巩固和顺县50余年黄牛改良成果,实现品种资源向品牌资源转变。”
肉牛核心育种场每一头种牛都无比珍贵。不论是三伏天还是三九严寒,赵彬都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手套,工作在生产一线,用辛勤的汗水和过硬的专业,投身于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基因分子监测、后备种公牛培育等工作,指导消毒消杀、牛场用水清洁消毒等,有时甚至将实验室搬进了育种场。由春到冬,从实验室到牛棚,赵彬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品种培育期间,赵彬连续5年参与山西省“三区”人才专项计划,课题涵盖“和顺肉牛”等多个试验科技成果;参与制定12个“和顺肉牛”企业标准发布并组织实施,在研发创新上取得了9个养牛专利。
细心“育牛”
形成生产性能高、遗传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的新类群、新品系,选育才算成功。2000年起,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山类群进入横交选育阶段。
多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与该公司持续合作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尤其2013年以来,随着所县共建、院县共建以及联合育种、科技示范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深入,先后形成了“科技小院、教学实践基地、耕读教育基地”等,并于2023年携手创建“科创中国”山西省博士创新站。小院虽小作用却大。科技小院在发展中,演绎出“自下而上”式农业科技创新、“科普志愿”式农业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式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能。
自2016年起,双方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专家们在群内选取优秀公牛个体,分区布点,进行横交试验。全面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选育工作。实施个体选配与群体选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来“固定”太行类群的优良性状,和顺县养牛生产方式也发生蝶变。从庭院养殖到规模化养殖,从自然交配到人工授精,生产效率和效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我这一棒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那时候,主推技术是级进杂交,按照开放核心群育种路线,批量地生产出级进杂交二代、三代乃至四代牛群。牛群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育肥牛出栏重达到500千克以上、成年母牛体重多在400~500千克,繁殖产犊率多为三年两产。”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元庆作为牛品种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她带领的一群“牛”研究生在牛舍读研,把最牛的论文写在和顺大地,把最牛成果留在养牛合作社。
用心“养牛”
“这好牛可不是吹出来的,那都是四代科学家们心血堆出来的。”走在和顺县养殖园区,无论是养牛的新型经营主体,还是已经成为技术指导的老养殖户,都会自豪地说。
“‘和顺肉牛’新品种培育联合攻关育种,在育种核心群按照祖代生产性能和个体表征选取公犊牛,按照种公牛饲养方案,进行后备公牛培育,结合培育期间个体表征,优存劣汰,最终形成10个家系种公牛群体,进行冷冻精液生产与应用,其价值是商品牛的10倍以上。”赵彬说。
据张元庆介绍,当年300千克左右的山地黄牛,育肥需要三四年,屠宰率仅50%,目前成年牛可以达到500千克以上,出栏可在两年左右,屠宰率高达55%。2022年,“和顺肉牛”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一头品质优良的能繁母牛可卖到2.5万元以上,六月龄上下的小公牛、小母牛售价均在1万元~1.2万元之间。与其他地区相同月龄的肉牛比,“和顺肉牛”每头较其他地区售价高出3000元左右。
据介绍,和顺县已组建核心育种场6个,建档核心群母牛800余头,并联合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进行10头现役公牛的维护和冻精生产,在和顺县初建扩繁群1500余头。追溯和建设了历代育种群的体尺和生产性能、系谱档案,采用770K芯片对部分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
去年以来,围绕“和顺肉牛”新品种培育,山西银河湾农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团队,开展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后备种公牛培育、肉牛系谱档案建设、技术培训等多项科研试验,服务人群300余人次。解决了农户养牛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让更多的农户及养殖户能够熟练掌握养牛的相关技术知识,提高饲养水平,增加养牛收入。
本报记者沈佳 本报通讯员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