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党的育人目标的历史梳理

——简评《现代化视域下青年理想人格培育研究》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成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青年理想人格问题,是从人格角度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回答。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视域下青年理想人格培育研究》一书,回顾梳理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确立的“育人目标”,归纳出了四种不同的理想人格类型或“范式”,并深入研究分析了每种人格“范式”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功能以及与特定时代的具体联系。这种梳理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从学术上论证了四种独立“范式”存在的学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是“时代新人”。该书重点对“时代新人”这一人格范式做了论述,系统梳理了“时代新人”这一概念从提出到逐步展现和丰富的过程,分析了其要素、内涵和培养路径,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概念性基础,为各级各类学校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为新时代青年立德修身、追求理想人格提供了有益帮助。
  理想人格必然包含着文化基因和时代需求,也必然包含着内在结构和价值取向。该书既从多个角度逐一剖析了四种人格“范式”的个性和差异性,又揭示了四种人格“范式”在既传承又发展中体现出的共性和规律性,指出了其总的趋势是向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向着知、情、意协调的完美结构,向着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
  纵观古今,人生哲学领域中总是充满着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但不同的思想流派对理想人格标准的阐释却是大不相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迷茫、信念缺失、价值迷失等现象。一段时间以来,“丧文化”“佛系文化”“躺平学”在网络上陆续盛行,恣意表达着一种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空无一物、放弃奋斗的生活态度,充满着对生活的失落感、无奈感、妥协感和无意义感。这与“时代新人”的要求相去甚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一代青年为之艰苦努力、接续奋斗,向青年详细地阐明时代所要求的理想人格形象,为他们指明应有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前行方向,是大有裨益的。《现代化视域下青年理想人格培育研究》一书,正是作了这样的努力,值得广大青年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细细品读。

武星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01期

  • 第2024-01-31期

  • 第2024-01-30期

  • 第2024-01-29期

  • 第2024-01-28期

  • 第2024-01-27期

  • 第2024-01-26期

  • 第2024-01-25期

  • 第2024-01-24期

  • 第2024-0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