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75起,以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占比居多,调解成功率超过98%……各项调解数据同比均实现了明显提高。这是大同市新荣区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中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新荣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点线面”均衡发力,注重“一窗口”受理、“品牌式”调处、“一站式”解决、“大普法”宣传,深入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路径,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新荣区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绽放出“新枫景”。
为不断提高全区基层调解员、网格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加快形成有效基层调解模式,新荣区扎实落实《山西省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制度》,组织一线调处工作人员多轮次参加省委、市委政法委组织的线上业务培训,开展全区矛盾纠纷化解、助力转型发展专题学习;系统整合多方专业力量,设立无差别受理窗口,实现纠纷化解、信访诉求、投诉举报、法律咨询和心理服务等各类事项“一个窗口”受理,做到各职能部门“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窗口受理”“一竿子到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不断健全“人民调解+部门联动”调解模式,形成了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便民高效的大调解格局。
去年10月9日,司法部授予新荣区堡子湾乡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丰伍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魏官元多年扎根基层,参与并成功调解了多起影响全区稳定的重大疑难可调性信访纠纷,积极推广“党建+法治+自治”的源头防治模式,创办法律讲堂、流动法律服务所,随时随地服务群众……
发挥榜样作用,深化体系建设。新荣区以优秀调解员为标杆,深入推进“品牌式”调处化解模式建设。不断优化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资源,持续打造服务品牌,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如今,新荣区形成了7个乡(镇)级调解组织,112个村级调解组织,1个魏官元个人调解室以及婚姻家庭、信访事项、医疗纠纷3个行业调解委员会。通过全区123个调解组织、340余名调解人员,实现对基层矛盾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为解释解决各类矛盾奠定了坚实的治理基础。通过探索建立区、乡、村、网格“四级矛调网络”,组建“微调解员”队伍,动员吸纳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先进”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妯娌、好兄弟”等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的村(居)民加入调解员队伍,让矛盾调解工作接地气、普法有生气、调解有底气。
围绕平安新荣建设目标,新荣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通过整合调解资源,建设矛调中心,推进诉源治理,形成了“调解优先、全程服务、诉讼断后”的经验,全区诉源治理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7月15日,堡子湾人民法庭正式加挂长城旅游巡回法庭牌匾,并在得胜堡村旅游区设立法官工作室。长城旅游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加强与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旅游纠纷诉调对接工作。
在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中,新荣区强化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各部门从本部门工作特点、工作重点和执法司法工作实际出发,开展精准普法。此外,新荣区已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65次,发放民法典读本1万余本;实施精准化普法,举行法律主题宣传23次;依托“新荣零距离”“新荣政法”微信公众号,加强对社会热点领域的说理释法。随着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全区党政干部、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近年来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新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虎表示,新荣区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提升调解员敢调解、善调解、会调解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姚毅 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