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朔州煤电小峪煤业公司井下,工人正检修机电设备。本报记者马占富摄
②和顺县驻点工作队员进行入户走访。本报通讯员摄
③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咨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接待办事群众。王凯摄
④忻府区信访局工作人员在魏存科家中开展回访活动。侯睿摄
⑤长治“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本报记者李家鸣摄
⑥在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芪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修剪黄芪枝条。本报记者马占富摄
编者按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节假期结束,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及时调整状态,从假日模式回归工作模式,迅速以奋斗姿态投入本职工作,做到人员归位、思想就位、状态回位、工作到位。下车间,到一线,访群众,办实事……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本报记者深入各地实地采访,感受广大干部群众饱满的干事热情。
确保安全 铆足干劲抓生产
2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右玉县的晋能控股集团朔州煤电公司南阳坡煤矿,该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记者跟随二班工人深入井下生产现场,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看到早班工人在井下干得热火朝天。“为了做好增产保供,我们春节放假也没有休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生产。”准备下班的头班工人张奎说。
朔州煤电公司有5座生产矿井,这几座矿井受到地质条件复杂、制约因素较多等诸多影响,从新年伊始就铆足干劲,着力从设计优化、掘进保障、装备配套、工艺控制、设备管理等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按时完成增产保供任务。
“咱们新上马的智能化综采设备生产效率和安全状况怎么样?设备升级改造后,在减轻人员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是不是更有安全保障?”“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安全,对出现的隐患苗头,要及时治理,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稳步推进。”在晋能控股集团朔州煤电小峪煤业公司综采一队8208工作面的综采设备稳装现场,朔州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军一边观看液压支架调移装置稳装顺槽,一边与现场的工人交谈。
安全是“1”,其他都是“0”。“我们把2024年确立为公司的‘管理提升年’,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强力推行‘136’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精细管控、创新创效、对标提升……”同行的朔州煤电公司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张文告诉记者。
据悉,在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该公司确定了“管理提升年”工作主题,要牢牢守住安全、稳定等六条红线,重点盯住原煤产量、商品煤销量、掘进进尺等八项重要指标,抓实安全管控、生产组织、经营绩效等六项重点工作,实现企业管理全方位提升。
马占富 陈礼刚
抓紧抓细 实事办到心坎上
“田大娘,过年好!你最近身体咋样?”“好,好着呢,你给俺老两口办的慢性病补贴帮了大忙。”
春节假期刚结束,和顺县梁余新苑安置小区驻点工作队队长郑立伟就来到帮扶对象田金鱼家入户走访。
75岁的田金鱼是义兴镇红堡沟村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也是脱贫不稳定监测对象,老伴李全喜84岁,老两口患有高血压、轻微脑梗。郑立伟走访得知情况后,多方协调为他们办理了慢性病补贴。
和顺县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紧办好民生大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和顺县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三类户”重点人群,春节假期刚过即展开大走访,入户了解困难、解决问题。
和顺县林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华北豹的重要种源地,也是华北豹繁衍扩散的关键通道。为使华北豹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顺县生态协会和猫盟集结周边村民成立了“老豹子队”,让村民们农闲之余兼职“护豹”“寻豹”。
“靠山吃山,我们干完农活就去附近的山林中清一下捕猎套,每月可以得到500元到1000元的补助。”春节期间,“老豹子队”成员马坊乡小南沟村民齐千堂照例奔走在各个山头。
教育是民生之本,和顺县紧紧围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创新“1531”模式探索实践出山区教育综合改革发展之路。春节假期刚过,全县38所中小学校都已经忙碌起来,狠抓政策落实、提前准备教案、筹划社团活动……教职员工正忙碌着迎接学生返校。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暖心举措普惠于民,一幅充满奋斗气息的新春画卷在和顺大地徐徐展开。
张谦 郑静
窗口全启 收心归位优服务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月18日,节后首个工作日,临汾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全部开放,工作人员提前到岗,收心归位,铆足干劲,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状态,迅速从假日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开启新的工作篇章。
刚上班,在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车管所服务窗口已经忙碌起来,民警温亚鹏正在为市民办理更换驾驶本业务。不动产咨询服务窗口的晋丽丽和同事们也早已投入到工作中,整个大厅秩序井然,工作人员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
上午10时,市民林忠虎顺利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明。“我腊月三十提交的资料,没想到今早就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可以过来拿证了,办事效率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好,给咱市政务服务中心点个赞。”林忠虎开心地展示刚刚拿到的不动产登记证明。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多个窗口开通了网上预约渠道,同时为缩短等候时间,即来即办。上个月,该中心启用了“无声叫号”系统,市民在“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办理时间,线下取号,随即提醒短信发送至手机上,在方便办理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办事环境。
在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经营商户景晓勇也是赶着上班第一天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手续,一进大厅就有导引员服务,从取号到窗口办理非常顺利。据了解,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设置综合受理窗口15个、辅助窗口7个,2023年线上线下办理各类事项总计178万余件。
该中心主任景小红表示,作为窗口服务单位,在新的一年将持续优化全代办服务,大力提升“一网通办”效能,着力践行“枫桥经验”,积极运用啄木鸟工作机制,深入推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主动热情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周到暖心的政务服务筑牢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让企业认可、让群众满意,为新的一年开好头、起好步。
郭玉琴 赵俊
情系民生 深入一线解难题
元宵节将至,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道南关村魏存科家中洋溢着温馨与欢乐。2月19日,忻府区信访局局长白苏青和同事们来到魏存科家回访,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魏师傅,今年春节家里的用水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感到明显的改善?”一进门,白苏青便关切地询问起魏存科家的用水状况。
“大有改善。”魏存科满脸喜悦地回答道,“现在家里的水流稳定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时大时小、时有时无的问题了。真是感谢你们啊!”
白苏青微笑着表示:“魏师傅,您放心,我们计划在四五月份对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未来的用水将会更加稳定、便捷。”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这么一个大问题。”魏存科感激地说。
这次春节后的回访,正是忻府区破解信访疑难案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忻府区聚焦群众反映政策不清、办事不便、服务不优等急难愁盼问题,区级领导带头调研,采取“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三访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梳理疑难信访案件。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群众问题,忻府区还通过“三级书记讲党课”“理论政策进万家”“访民情、聚民意、惠民生”“古城志愿行”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一线办公、现场协调,切实解决群众难题。特别是创新性地开展了“信访事项大家谈”活动,为信访人搭建了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信访人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诉求得到了重视。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相互推诿的问题,还确保问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得到处理和解决,从而有力提升了信访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据了解,通过“信访事项大家谈”,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了11件疑难案件。
“我们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四下基层’,确保‘事心双解’,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白苏青说。
本报记者郑娜
春风送岗 千方百计促就业
2月19日,长治市人社等7部门联合各县区推出12场“春风行动”招聘活动,来自省内外200余家优秀企业集聚于此招贤纳士,为求职者提供优质岗位1.5万余个,涵盖装备制造、信息通信、能源化工、纺织服装、教育培训、物流快递等多个行业。
“我就是长治人,希望能在咱本地就业,为家乡发展出力的同时也更方便照顾家里。”山西大学毕业生小常锁定某科技企业工程师职位,填好报名表后等待后续面试。
“春节前就知道了这个招聘活动,我和朋友今天一大早就赶过来了。虽然年纪稍微大了些,但我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也有很多工作经验,应该能找到合适的工作。”40多岁的范师傅在招聘会现场仔细寻找着心仪的职位。
当天招聘活动上,用人单位热情高涨,求职者络绎不绝。人社部门现场设立了咨询台,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并向求职者提供劳务输出务工信息,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劳动用工等政策咨询服务,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各类求职人员更快就业。
据悉,长治市系列招聘活动,从2月19日持续开展至2月28日,在市区及各个县区均设招聘会场,服务对象包括全市各地就地过年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留长治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
近年来,长治市不断完善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多项专项招聘活动、多方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促进求职人员就业创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面提升广大求职者、就业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各县区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继续开展“10+N”专项招聘活动,做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
本报记者李家鸣
黄芪飘香 产业拓宽振兴路
2月19日,应县义井乡范店村的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浓浓的药香沁人心脾,飘出车间,飘满了整个村庄。该公司总经理马晓文介绍:“现在市场行情不断上扬,刚过春节我们就开工了,忙着赶各地的订单。”
工人们正在熟练地修剪黄芪枝条,保留主干、去头去梢,将黄芪修剪成节条,分类码放在一侧,整个厂区里一派忙碌景象。“这根大黄芪生长了七八年,有的黄芪生长了10年,还有30年、50年生黄芪,黄芪分为特优、特等、一等等六大类,部分销往广东后出口,部分与黄芪毛须送进制药厂,剪下的黄芪头则运到了兽药厂,制成了兽药,没有一点浪费,黄芪全身都是宝。”该公司副总经理岳德录拿起一根黄芪向记者介绍。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黄芪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黄芪种植基地在应县白马石乡,该乡地处恒山山脉中部、北纬39°黄金纬度带,土壤质地独特,高原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最适宜黄芪生长,现在全乡宜芪面积达6万亩,黄芪是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公司在白马石乡的3万亩黄芪种植基地,占到全乡黄芪种植面积的一半多,每年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2023年,该公司从芪农手中收购黄芪25万公斤。在白马石乡山区,该公司每年能够带动50多名群众创业就业。
正在装黄芪的工人童文元告诉记者:“我农闲时就来公司打工,挣日工资,每天能收入100元,一个月能挣2800元到3000元,能打四个半月工,一年四季都不闲。”
黄芪种植在应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应县山区农村经济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县黄芪种植面积达20万亩,发展黄芪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谈及公司的发展,马晓文说:“我们目前库存黄芪50多万公斤,现在市场供不应求,公司正准备建设黄芪饮品厂,与南方企业合作,生产黄芪茶与黄芪口服液等饮品,开拓保健品饮品,扩大生产,扩大销量,将产品销售到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甚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本报记者马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