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龙兴塔探奇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奇事发生了,让你看得懂,有的奇事发生了,让你看不懂,留下一个谜。绛州龙兴塔,便有一个谜,一个不解之谜。
      绛州,今山西新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近1500年历史。卧牛式的县城,唐、宋、元、明、清建筑,星罗棋布。沿汾河而行,渐近新绛,第一眼就可以看到龙兴塔,它居于县城制高点,又高耸挺拔,显得十分显眼,它仿佛向你招手致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外归来的故人。穿过龙兴大街,拾阶而上,循望宝塔。这座建于唐,清乾隆年间重修,高43米的宝塔,因宋太祖曾寓于此,而以龙兴塔得名。塔洁白如玉,13级层层镌题,八面飞檐系铃,风吻铃铛,叮咚作响,宛如优美动听的乐曲。它不像法门寺塔埋着舍利子,它不似西湖雷峰塔压着白娘子,它不如洪洞广胜寺飞虹塔璀璨多彩,它不及应县木塔精雕细刻。
      在龙兴塔下还有一座国家历史文物——碧落碑,粗看没有什么称奇之处:碑高226厘米,宽103厘米,厚21厘米,细究内行人就看出了名堂。这是国内唯一的篆刻书法,630个字,笔融流畅,似行云流水,遒劲有力,浑然一体。篆书流畅,刀功错落有致,或深或浅恰到好处,似舞女的长袖飘逸柔顺,像高挑的美女。被人们誉为书法国宝,碑成于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自宋以来,篆书家奉此释“为金科玉律,莫敢勿一字”。
      碧落碑没有年号月日,没有署名,使其蒙上传奇的色彩。《直隶绛州志》云:其碑文系唐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先妣房氏太妃(房玄龄之女)造像祈福所刻。为刻碑寻访书法高手,终不能如愿。一天来了两位道士,言称为天下最高名的篆刻家,刻碑文分文不取,只是提出在刻字期间,要门窗紧闭,不许杂人入内偷看。主人答应他们的要求。三天间无人扰动。第四天当主人打开门时,两只白鸽破门而出,却不见道士的人影,端看碑文已刻成。仔细端详,发现碑文左额上处一个“及”字最后一划没有刻出,留下仙鸽的双印。
      碧落碑是神功所造,天仙所赐不过是美丽的传说。但后人瞻仰该碑,临摹该碑,终没有超越。李阳冰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大书法家,篆刻有“笔虎”之美誉。李阳冰观碧落碑“见而寝处其下,数日不能去”,学之十二年而不成,自愧不如,以槌击之,今碧落碑上部缺处就是见证。
      但龙兴塔自有它的奥妙。塔一侧有碑文记录,塔顶屡冒青烟,为世之奇观,亦为世之谜。而推至一百年前的记载就明晰写着:“光绪己亥(1899年)间,塔顶腾烟,佥为青云直上”。之后的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又有腾烟之奇事,而最近的一次为1993年8月,塔上青烟又起,引来三省八县市数万人争睹为快。塔为何腾烟?国内专家曾多次考证,而不得其解。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腾烟,有人断定是蚊虫缭绕,塔下的一居民孤胆攀塔体铁梯而上,他手执沾有蜂蜜的白布,在腾烟之处扑打,然后扔落到塔下,展开一看,无甚蚊虫。1993年中秋节的那次腾烟,人们借助现代摄像机,把腾烟从40多米的高空拉为近景,袅袅青烟徐徐升腾,粗一看像蚊虫,细一瞅又似是而非。争论不休,终没有一个定论。
      龙兴塔奇,大概就在塔顶的铁身葫芦上。纵观天下之塔,千姿百态,但塔顶冠以几百公斤重的铁体葫芦还是第一次见。当初人们在建塔之时,都埋有震塔之宝,有佛祖的舍利,有世稀的金银之物。而龙兴塔把宝置于塔顶之上,使它在特定的条件下频频腾烟,这就是它的绝妙之处吧!

    梁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7期

    • 第2024-02-26期

    • 第2024-02-25期

    • 第2024-02-24期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