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进入“90+”,达到93.6%,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改善幅度全国第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翻开去年我省的“环境账单”,一组组数据扎实亮眼,一项项工程按期推进,推动着三晋大地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推动着百姓的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攀升。
守护蓝天 保持清新环境
春节期间,我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不少人纷纷选择拥抱自然风光,感受蓝天白云之美。在江苏工作的长治潞城区市民张宇鑫今年回乡过年,当他听说全市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换成了新能源公交车,不禁感叹:“变化真的是太大了,空气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我省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大力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推进煤电行业“上大压小”项目,压减粗钢产量131.8万吨,炼铁先进产能达到60%以上,全面关停我省4.3米焦炉,焦化企业全部实现干法熄焦。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4.8%,新增完成清洁取暖改造35.6万户,实施中部城市群和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铁路煤运量72906.7万吨,同比增长1.4%,有序推动重卡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更新替代,全省各县(市、区)均划定高排放禁用区。用地结构调整方面,会同多部门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工地、道路、堆场、裸地、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扬尘“五尘同治”,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各类扬尘点位53.9万余处,发现问题3.9万余个。
同时,我省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善日分析、周调度、月盘点秋冬防工作机制,加强会商分析和指挥调度,指导市县精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建立走航执法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促进煤电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3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优良天数比例为76.4%,好于国家下达我省年度目标4.9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排名第2,仅次于北京;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连续三年稳定控制在1%以内。
治水兴水 推动水质良好
冬日行走在介休的汾河沿岸,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映照出最美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们前来捕捉美好瞬间。当地的摄影爱好者马瑞刚说:“从去年开始,我便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汾河沿岸采风拍照,这几年汾河变化真是不小。每次来到这儿,我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散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为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介休市不仅在“治水”上下真功夫、在“兴水”上科学施策,还在“护水”上突出重点、在“管水”上拿出实招,特别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为汾河沿岸增添了一道重量级的生态绿廊。该市对汾河廊带左岸外堤坡处的汾河二号湿地进行了生态绿化提质,并实施了3.3公里汾河廊带介休湿地公园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3个亲水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汾河水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李莉介绍说:“汾河百公里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全长22.2公里,通过堤防生态化改造,滩槽整治及景观绿化等工程的实施,改善河道生态,形成百公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最终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如今,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已经成为了百姓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休闲观光带。
2023年,我省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同时,聚焦重点关键,深化综合治理,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推动完成6条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大力实施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潜流湿地为主的生态化治理工程,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人工湿地50余座。
2023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目标。海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100%。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90%。汾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80.9%,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为我省历史最好成绩。
防治土壤 保障“吃住”安心
太原市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面临严峻形势,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范土壤污染风险、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太原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目前,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2023年,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紧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组织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农用地污染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切实保障百姓“吃得放心”;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2023年对全省311个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全面落实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要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
扎实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老百姓“水缸子”安全。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坚持“水土共治”,强化土壤与地下水协同治理。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37个化工园区、102个“两场”(垃圾填埋场、危废处置场)、192家工业企业、2028个闭坑煤矿、46个加油站、60个矿山开采区、8个畜禽养殖场的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1/3地市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34家企业纳入名录管理,高质量推进国家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试点项目。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全省新增完成45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圆满完成国家下达我省2023年度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完成90个省级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加快解决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来到新一年,更多的民生红利将渐次释放,更美的生态画卷也将展露新颜。
本报记者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