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家乡人,他们总是嘻嘻哈哈地说着他们的美好生活。这里,我告诉朋友们他们说些啥。
池水·井水·自来水
你知道,咱那村在黄土高原上,过去哪有井!全村人就吃那村东边大池子里的雨水。下雨了,满街满巷的水都往池子里流,当然,狗屎、猪屎、牛粪、羊屎蛋、树叶、柴草也都往进流,在池子上面漂着厚厚的一层。尽管如此,各家各户照样挑水回家去吃。不吃,吃啥?到了旱天,池子里的水少了,还得按人定量吃,牛、羊、猪就更可怜了。
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打深井,咱村也打了一眼。看着白花花的凉甜的井水喷出井管,全村男女老少在井边放了半天的鞭炮;92岁的锁娃妈拖着病体也来到了井边,她颤巍巍地亲自从井管里接了一碗水,坐在井台边一口气喝下去。她说,这是她一辈子喝过的最好的水了。
前几年,县政府在中条山下打了几眼一两千米深的矿泉水井,把管子铺到了周围几十个村,家家院子里、锅台前都安上了水龙头,一拧开,水哗哗地流,要多少供多少。有些家里要盖新房,舍不得用这样好的水,就用平车到村东的池子里去拉。他们说,好光景也得细水长流。拉池子里的水用,更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
你肯定记得,20世纪70年代,谁家有辆自行车,那可是令人艳羡的宝贝东西;如果能骑上一辆新的“飞鸽”牌自行车去相亲,那成功率就提高了50%;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满村都是,不稀罕了,谁家有辆摩托车,那才叫威风。可好些家没威风几年,家家都买了摩托车,不少家弟兄们有几个就有几辆摩托车,上地、赶集一字排开,马达声震天,飞似的跑,好排场啊!
现在,村里人又看不上摩托车了,一半以上的家都买了小卧车。他们说,摩托车刮风下雨不方便,有了钱,买辆小车享受享受。他们把小卧车当摩托车使,下地也开着。要是村里有了急病人,就是半夜也不犯愁了,车多的是;娃娃们要结婚,也不用到城里租车、借车,各家的小车就开到了门口。
写信·电报·电话
说起这通讯,老张,你还没注意吧?我敢说80%的人有手机;没有的就是那些小学生了。我给你说几个真实的幽默故事。现在谈恋爱都在被窝里谈——怕家人听见,把被子一拉,蒙住头,在里边打手机,打得男娃女娃笑个不住,这比过去不见面就说不成话方便了几百倍。你想过去靠写信,慢就不说了,还不知收到了没有;打电报也成,可又不能把想说的话都写上,再说也太费钱,谁还能每天打电报!
信,大伙是不写了;可“小电报”他们还发,就是发微信。青年男女间有些不便说的话,他们互相发微信,跟前人再多也不怕,因为不需要出声。看完微信,挤眉弄眼地笑。
邻居莲花,前些时候从北京打工回来,给她妈买了部手机,手把手教了半夜她妈才学会。莲花说:“妈,你要想我了,就给我打手机。”妈笑嘻嘻地答应了。妈想外孙了,打了一次;妈想知道北京天气冷成啥样子,又打了一次;妈想说说村里的新闻,又打了一次,一天打了3次长途,一个月下来就是200多元的话费。村里人说莲花妈是老憨憨,电话上还能拉家常?莲花却说:“只要妈高兴、不寂寞,就让她打吧,200元钱不算个啥。”
张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