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论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柏婷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15件民生实事中,有三件涉及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一是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二是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三是完成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山西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今年支持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明、后年计划每年1000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省始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健全服务网络,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格局。下一步,应结合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养老的新期待,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养老服务发展新局面,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走出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路子。
  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衔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一是强化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居住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依托养老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依托社区开展家庭护老者能力提升培训,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照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家庭养老服务能力。二是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服务机构,着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等常住式服务,就近就医、就近就餐等便利式服务,以及康复、健身、娱乐等多样化服务,让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实现“离家不离亲”的养老需求。三是支持拥有专业设施、专业人员的养老机构实现功能辐射,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敬老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统筹养老和健康服务,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养老供给方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一是推动建立医养康养联合体,鼓励和支持养老、医疗、康复等机构合作共建,为老年人提供集医疗、养老、康复、照护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二是促进医养康养融合社区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扩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设施,转型为既能提供养老服务又能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养康养结合型机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作用,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服务。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创办医养结合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服务。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为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应重点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短板。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结合乡村建设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并通过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二是探索开展城乡社区养老共建活动,推动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三是构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农村闲置农宅、学校等资源,建设养老服务场所和基础设施,依托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低龄老人等人力资源,发挥党员和志愿者的引领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采取时间银行、爱心超市等多种创新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养老互助服务。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对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是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构建支持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二是加强对老年保健食品、老年文体用品、老年护理产品、适老智能产品、老年金融保险等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三是依托我省有利条件和优质资源,尤其是在具有独特地域优势的太原、大同、长治等地区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布局一批优质企业引领发展,使养老服务产业成为我省特色产业,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应以发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人员。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养老服务行业紧缺型人才、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养老服务团队质量。二是在省内高校、高职以及中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具备老年医学、护理、康复、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并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三是引入服务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志愿者队伍,为增加养老服务人才资源提供有益补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3期

  • 第2024-03-02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 第2024-02-27期

  • 第2024-02-26期

  • 第2024-02-25期

  • 第2024-02-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