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直通全国两会

本报携手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甘肃日报开展联动报道

守护巍巍长城 绵延悠悠文脉

  • 河北省秦皇岛市老龙头景区。河北日报通讯员周红摄

  • 山西省代县雁门关段长城雪后风景如画。山西日报记者郑娜提供

  •   

    编者按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守护好这一宝贵遗产,近年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各省区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出台了一批建设保护规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长城的保护状况持续改善,综合效益有效发挥,成为人们触摸历史、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巍巍长城,厚重悠长。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携手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甘肃日报开展联动报道,通过代表委员的声音,展示长城沿线地区持续做好长城保护的新成就,向社会传达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积极信号,进一步擦亮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标志。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建国
    深化保护措施 挖掘文化内涵

      站在山西北部的勾注山巅,雁门关段长城如蛇行于山脊,绵延于天际。在这里,飞将军李广骁勇镇匈奴,杨家将满门忠烈写悲歌,诗人李贺更是留下了《雁门太守行》,令人追思往昔,感慨苍茫。龙年春节期间,雁门关景区游客日日爆满,健行登高的游客蜿蜒相随穿行于长城之巅,壮阔雄伟。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说:“作为万里长城的重要节点,忻州长城总长度达478.59公里,是全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地级市,在全国占据多项第一、唯一、之最,是一座天然的长城博物馆。近年来,忻州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委相关部署要求,全力推动长城保护,推动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
      忻州境内保存较好的长城总计478.59公里,正式公布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长城点段1065处。其中,代县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岢岚北齐长城荷叶坪—王家岔段、繁峙明长城竹帛口段、宁武明长城阳方口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忻州市出台《忻州市长城保护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健全长城分段保护责任的通知》等多部法规文件,严格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文物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管理使用单位的直接责任,明确保护管理区域和目标。李建国介绍:“《忻州市长城保护条例》对擅自移动、拆除、损毁长城保护标志、警示标志等行为,明确了处罚方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长城保护条例》所没有的。”
      忻州市县级政府都将长城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目前,忻州境内长城已全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在重要长城段落、节点和交通路口设置长城保护标识,并聘请589名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日常巡查。
      自2020年以来,忻州市先后使用国省拨付资金,对神池县明长城龙元段、神池野猪口段、偏关望河楼、偏关榆树塔烽火台、偏关草垛山1号烽火台等进行了重点修缮。
      “长城是忻州的骄傲,是忻州的珍宝,也是忻州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增强忻州文化魅力,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的亮丽名片。”李建国说。
      2023年,中国长城学会与忻州市共同主办了“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山西·忻州文化旅游季”,通过“开幕式+长城论坛+长城实地考察+长城旅游推介”多种形式,进一步弘扬长城文化,传承长城精神,全面提升长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山西日报记者陈俊琦 郑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提升保护理念 打造特色产品

      白雪皑皑,北京居庸关长城银装素裹绵延于山脊之上。山脚下,S2线列车迎面而来穿越雪海。这张照片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不仅引发百万网友留言讨论,还吸引许多人实地解锁乘S2线“打卡”长城的游览路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用“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命名这张照片,认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和谐号与象征中华文明的长城,宛若两条长龙,各美其美。
      作为常年关注长城文化的学者,张颐武发现,越来越多人迷上了长城摄影。同时,一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长城研究者,不断发掘着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讲好长城故事不断积累着新素材。
      “让长城之美感染更多人的前提是做好长城保护。”张颐武说,近年来,北京提出“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的理念,并在长城修缮过程中,探索着“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现状”原则的极限,从一般抢救性加固向研究性修缮修复转变,让“边修复边研究”成为常态,不走样地展现出长城的历史风貌。
      “长城文化+”也是北京长城保护的一大特点。走进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蟠龙山长城文化景区,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牌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解说牌上的二维码,关于这段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人物故事等内容,就以悦耳的声音播放出来。张颐武说,随着技术手段提升,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沉浸式展览以及旅游项目赋能长城文化内涵的展示阐释。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活化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化价值而享誉世界,本身就是大IP。要让长城说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张颐武认为。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响彻海内外的名句,但长城的旅游价值却没有充分变现。“长城的价值还大有挖掘空间,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文旅产品是重要着力点。”张颐武建议,在“活化”上做文章,将丰富有趣的长城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文创产品,运用新技术搭建云上平台,使得长城游览在文化遗产层面有“步移景异”般的感受。同时,也要把长城的文化价值延展到更多相关的文旅领域、融入城市的生活之中,搭建民宿集群和旅游智慧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游客带来高质量的长城文化新体验。

    北京日报记者武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博物馆副馆 长韩莉
    强化保护意识 倾心守护美景

      “我这恰好有一条有关长城保护的倡议,要从这张照片中的人说起。”3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指着手机中的一张照片,对记者娓娓道来。
      照片的主角是有着近50万粉丝的人气主播“长城老郭”。他真名叫郭中兴,是承德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一个在金山岭扎根26年的“老长城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开通短视频账号,带着网友打卡长城的四季风光。
      “万里长城,金山秀美,这里的长城像不像一条金色的巨龙?”3月2日,老郭一如往常登城直播时,一位上海网友留言:阳光下的长城如此壮美,我不禁想到40年前参与过“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当时捐的钱虽然不多,但是感觉跟长城有了一份真真切切的联系,想想还挺自豪。这个话题瞬间在直播间掀起热度,全国各地网友纷纷讲出自己与那次活动以及长城保护的故事。
      下播后,老郭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韩莉打电话,询问能否把自己的倡议带到两会上:今年恰逢“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40周年,是不是可以再发起一场让全国的“城友”们都能参与的“长城之约”。
      “我很理解老郭的激动和自豪,提起长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韩莉说,承德滦平有个摄影村叫花楼沟村,就在金山岭长城景区的山脚下,村里爱拍长城的农民摄影师得有上千人,村民们还开起了农家乐、经营起民宿,这种方式让长城美景既有了“流量”又有了“留量”。
      “拍好长城美景、用好长城资源、讲好长城故事,不能忘记保护好长城本体这个前提。”韩莉说,近年来,我省打造了一支千人长城保护员队伍,不仅有数十年如一日巡护长城的先进典型,还出现了一批以科技巡护长城的“长城保护员2.0版”,实现了两代长城保护员巡护长城的接力守望。
      说起值得期待和自豪的事,韩莉盘算道,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主体建安工程目前已完工,竣工验收工作正在进行;2024年“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即将亮相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2024“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让人翘首以盼……
      “对长城的珍爱守护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参与到长城保护及资源创新利用当中来。”韩莉呼吁继续加大长城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对长城保护人才的培养,把新时代的长城故事、河北故事讲得更鲜活更精彩。

    河北日报记者韩莉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锐
    加大保护力度 创新表达方式

      清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以东的色尔腾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沿着山路,来到位于固阳县的秦长城遗址,只见长城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
      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告诉记者,包头市长城资源丰富,境内5个朝代8条长城,总长度约720千米。赵北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2020年,固阳秦长城天盛成段、战国赵北长城青山区东边墙段被列入国家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颁布了《包头市长城保护条例》,出台了《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格保护。”张锐介绍,包头市全力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完成主体工程,新建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游客步道、景区道路以及配套设施等。全力夯实长城保护基础。在对长城资源系统调查基础上,对全市各条长城全覆盖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临近村落、道路、耕地的重点段落全部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及界桩。
      包头市全力开展长城抢险保护工作。一方面,大力实施长城重点段落维修和预防性保护工程,累计维修战国赵北长城青山区段等重点段落8000多米,全面整治周边环境,有效缓解了长城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用好长城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故事、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非遗文化10余种,开展“行走秦长城”徒步考察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衔接。
      在推动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包头市在战国赵北长城沿线建设了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壕广场、昆都仑沟湿地公园,出版《包头长城概览》《包头文物古迹》等图书。鼓励各类学校建立长城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研学活动,推动长城文化元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的“化学反应”,数字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资源,以“文旅IP思维”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张锐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将保护宣讲和案例警示教育纳入干部培训体系,严格落实保护责任,加强长城保护管理以及重要点段保护展示,不断探索和创新长城文化现代表达方式,让古老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崔楠 宋爽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 汪万福
    提高保护水平 做好学术研究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坐落于此。踞高原,翻雪域,越戈壁……长城依山随势,起伏连绵,承载着绵亘古今的历史记忆岿然屹立。
      怎样更好地推动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认为应坚持保护第一,“文物保护利用已经成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工作。文物保护也不再仅仅是文物部门的事情,而是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参与。”
      科技助力长城焕发生机。汪万福介绍,近年来,为推动长城保护科技创新,甘肃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并掌握了包括锚固灌浆加固技术、支顶加固技术、表面防风化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保护理论和工艺技术规范,制定了土遗址保护试验技术、保护工程勘察、保护加固工程设计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成为全省长城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
      为加强长城保护和研究,近年来,在甘肃省有关市州、县区,一批长城保护管理研究专业机构“应需而生”:2017年嘉峪关市成立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2020年武威市成立长城文化保护研究院,2021年张掖市山丹县成立汉明长城保护研究中心……目前,《甘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明长城天祝段松山新城修缮等一批长城保护维修项目已初显成效,《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相继出炉,长城法规建设持续完善。
      近几年,甘肃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广泛宣传长城价值,集中展示长城保护成果,强化社会保护意识;大力支持玉门关遗址展示和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山丹长城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和免费开放服务,推动长城文化多维展示和传承弘扬;高度重视长城价值学术研究,深入挖掘长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先后出版了《嘉峪关城防研究》《居延汉简通论》《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肩水金关汉简》等一大批长城研究专著,《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即将付梓印刷,长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生动讲述甘肃长城故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苏家英 何佳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09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3期

    • 第2024-03-02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