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网眼

魅力中国“我”见证

  •   3月11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商国是、同谋福祉,凝聚起昂扬奋进的强大力量。各地媒体也纷纷开展联动报道,多省围绕同一主题,或探索经济转型发展路子,或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或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图景,或挖掘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篇篇报道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
      两会期间,本报携手联动众多省级党报,围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等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推出多组联动报道,运用图片、文字、视频、海报、长图、H5等多种形式,并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融媒产品创作,让一条条报道活起来、火起来,一幅魅力中国生生不息的动人画卷铺展开来。截至3月12日18时,全网阅读量破5亿次。

    经济转型 产业蝶变
    见证活力中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成为联动报道的热点选题。
      我省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省上下奋力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在两会期间,本报策划发起,联动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大众日报、湖北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共同推出系列报道《资源型地区蝶变 聚力向“新”再出发》。
      报道中,山西阳泉擦亮打造智车之城、网络直播之城、数智双碳之城“三张名片”,辽宁阜新百里矿区披上绿装、矿坑变身激情赛道、黑乎乎的矸石变成制砖造纸原材料,黑龙江伊春林海茂密筑牢祖国北端生态安全屏障……资源型地区面对资源枯竭发展难题,迎难而上,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也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中部六省是中国经济版图上纵横交接的枢纽所在,山西是中部六省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新闻网联动大河网、安徽新闻网、荆楚网、红网、大江网网络媒体,用创意视频的方式一起走进六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看科技赋能,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向前”“向上”“向强”加快崛起。

    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
    见证幸福中国

      又是一年春来到,时间走过,在广袤农村留下足迹。奋斗的日子里,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精彩上演,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雪后吕梁山,漫山遍野的玉树琼枝如诗如画,大山深处的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又迎来了一个丰年。“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唱完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后,村民蔡文明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修葺一新的沿街围墙朴素大方,硬化后的主干道干净整洁,新打造的小作坊一条街上人来人往,老蔡羊肉馆、段村豆腐坊、古道醋坊、农旅服务中心沿街而开,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这个小山村华丽蝶变,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系乡村,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地,深切关怀留在群众心间。如今村里喜事一件又一件,乡村旧貌换了新颜。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客户端携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等19家主流媒体和融媒体中心,听老乡们把心里的话唱给党听,把村里的喜事捎给北京。像段村这样的华丽蝶变,发生在湖南十八洞村,发生在贵州化屋村,发生在祖国千千万万个美丽乡村中。山西日报客户端还携手新重庆客户端、长城新媒体等全国16家主流媒体,沿着总书记的乡村足迹,行走美丽新村,运用人工智能+方言同期声的方式呈现乡村新貌。“如今政策真是好,我要大步向前跑”,这是村民的心声,也是乡村中群众的幸福回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大农业观”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发展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本报携手河北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推出联动报道,邀请各地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绘“大农业”的美好图景。全国人大代表、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娟玲表示,山西是旱作农业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技术积淀,是有机旱作农业的根之所在。希望科技部加大力度,早日批复支持山西建好“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国家级平台,为推动广大旱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山西方案,作出山西贡献。今年以来,我省大闸蟹、三文鱼等特产走红网络,两会期间,本报还联动12家省级党报推出《地大物博!各省隐藏款宝藏特产摊牌了》,广西、贵州、河南等省纷纷亮出农业“家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报道中,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一步步呈现在我们面前,并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

    生态图景 绿色发展
    见证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滚滚大江、滔滔长河,祖国的大江大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一次次眺望,情牵母亲河保护;一次次凝视,谋划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山西日报客户端、山西新闻网携手极目新闻、现代快报/现代+、青海日报、新黄河客户端,推出《感悟习近平的“江河情怀”——大江大河奔流中国》,沿着连山襟海的长江、黄河,看见美丽中国。
      汾河自忻州市宁武县起,流淌过山西713公里的土地,浇灌过锦绣太原城,滋养了大院和晋商,见证了古晋国的兴衰,孕育了灿烂的河东文明。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清澈的汾河水正注入黄河,“一泓清水入黄河”正逐渐变为现实。在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在“千湖之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在山东东营垦利……一幅鸟翔鱼跃、清水奔涌的生态图景,江河安澜、百姓安居的和谐景象,正徐徐铺展。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两会召开前夕,山西日报客户端携手龙头新闻客户端、南方+客户端、河北日报客户端等8省(区)党媒党端,推出两会新媒体产品《H5|总书记的生态情怀:绿水青山映初心》。以一封信——《习近平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展示绿色发展重塑和改变人们生活,以一篇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读懂“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以一串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等地考察调研,展示各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文化之光 璀璨绽放
    见证自信中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表里山河,华光流年。历史划过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徐徐写就。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文物保护,山西与多家省级媒体携手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联动。
      本报策划发起,携手陕西日报、新华日报、云南日报、湖南日报开展联动报道——《守护古城“历史记忆”赓续中华灿烂文明》,平遥古城、西安、南京、大理古城、凤凰古城等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令人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辛琰说:“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探索出了保护、传承、发展多赢发展新模式。”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我省正全面加强古城保护,深入开展古城景区安全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三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平遥古城IP,让中华文化、三晋文化、晋商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努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巍巍长城,厚重悠长。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携手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甘肃日报开展联动报道,一篇篇报道向社会传达出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积极信号。我们看到,近年来,长城的保护状况持续改善,综合效益有效发挥,进一步擦亮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标志,长城正成为人们触摸历史、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日报客户端还携手新甘肃客户端、大众日报、重庆日报等10家主流媒体推出《文化中国》报道,运城博物馆、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亮相;联合广西日报等全国20余家主流媒体,开展#我给家乡上大分#话题共振,“中国古建第一大省”山西“申请出战”,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为家乡太原打“Call”,并邀请全国网友来山西打卡地上博物馆;联合四川日报、吉林日报、新疆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用人工智能绘出遵义会议会址、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馆,重温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赓续红色血脉,并绘出三星堆到良渚、殷墟、孔府等中华文明符号,让广大网友领略到中华文化新气象。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经千年风雨,中华文明光芒万丈,魅力不减。在一篇篇联动报道中,如今的中国正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图为部分两会联动融媒报道,依次为:
      《感悟习近平的“江河情怀”——大江大河奔流中国》特别报道。
      《我给家乡上大分》联动报道。
      《走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新路》联动报道。
      《中部六省向“新”行》联动报道。
      《村里喜事捎北京》联动报道。
      《#这样的中国你AI了吗#》特别报道。
      《文化中国·10省区市联动策划》特别报道。

    策划:张云
      统筹:杨继红
      本报记者张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2期

    • 第2024-03-11期

    • 第2024-03-10期

    • 第2024-03-09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