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大云院和浊漳河

  •   浊漳河,在走到长治市潞城、平顺一带时多了几多旖旎,几多不舍,许是知道这一路再往下走,它就要出境了。这一切多像一个出嫁路上的姑娘,越走离娘家,离那个天真烂漫的曾经就越远,越走离那个未知的未来也就越近,迫切想要停下脚步回到原来,可惜双腿又不听使唤地向前。走吧!无以报答上党的抚育关爱,那就留一些心血结晶吧,留下独属于浊漳河与上党的美好回忆。
      于是,星罗棋布的古建沿浊漳河伫立,让含蓄有些木讷的上党,有一天,因为被称为古建博物馆而被世人屡屡提及。
      大云院,一个名字都散发着禅意的寺院,在浊漳河北岸伫立了一千多年,和它隔着一个山头的天台庵来自同样的时代——五代。
      五代乍一听有些迷糊,其实是唐宋之间的一段历史。小时候背的历史朝代表里,它是备注在括号里的,浩浩荡荡的历史被一括了之。
      大云院始建于五代后晋,一开始叫仙岩院,说实话这个名字并不仙。北宋的时候敕命为大云院。
      五代只有50多年,在这50来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轮换上桌,又相继下台,而上党就很荣幸在这五个政权的地盘里,先人一定明显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皇帝轮流做。
      后晋处在五代的中间位置,享国12年。就是这个后晋生生凭一人之力,影响了一个王朝的性格,也改写了中国文人的命运。如果说后晋你感受不明显的话,他的开国皇帝石敬瑭,你一定听说过。如果没听说过,没关系,幽云十六州,你一定知道。那是宋朝命运的原点,一切的历史都因幽云十六州展开。
      后晋石敬瑭因为遭到东家后唐末帝的猜疑,怒而联系契丹人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永远称儿臣为代价,换取了契丹人的支持,登基称帝。
      幽云十六州成为宋朝永远的痛,一个汉家王朝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统一中原,在辽、宋、金的拉扯中,耗尽气数,饮恨而终。
      就是这样一个给大宋埋雷的后晋,在他建国的四年后,在他的地盘上,当地的老百姓在浊漳河北岸的静僻山凹里建起了一座大云院。大云院后来多次增建,但现在保留下来是一进两院,中轴布局,两侧有东西配殿、中间是大殿弥陀殿,后面有三佛殿。
      弥陀殿来自五代,也是现在中国有明确记载的四座五代木构之一。大殿坐在1.3米高的青石台基上,面开三间进深六椽,(大殿通面阔11.8米,进深10.1米)单檐歇山顶,木构部分朱红色。
      因为后晋只有短短12年的时间,五代也不过50多年,所以没有时间形成本朝的建筑风格,弥陀殿的一切都还带着唐朝的开明气象,气势磅礴,形体美俊,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
      弥陀殿有明间和两次间,次间大约是明间(当心间)的一半,平面近方形。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栱硕大,像大唐的牡丹镶嵌其上,极具唐风。大殿台基由青石垒砌,前檐明间设板门,次间按直棂窗,后檐无次间,当心间有门。檐柱侧角生起明显。柱头上方有阑额和普拍枋。大云院的普拍坊是现存木构建筑中最早使用普拍坊的实例。
      弥陀殿的惊艳始于初见,终于细品。
      柱头铺作与补间辅作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耍头为短促下昂形。两次间补间铺作不在开间的中线上,而是略向外移,与转角铺作连在一起,共同承托屋顶翼角荷载,设计十分巧妙。殿内斗栱双抄五铺作计心造,第二跳上的令栱成翼状。转角斗栱一跳45度角,华栱上昂下的华栱头子应为华头子做法的雏形。转角铺作出角华栱、角昂,阑额在转角处不伸出柱头,普拍枋出头。梁架为“六架椽厅堂,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上有驼峰、托脚承平梁,平梁上有驼峰、侏儒柱、大叉手等承脊槫。驼峰较小,侏儒柱细,是这二种构件产生阶段的雏形。
      站在殿内的一角,注视转角铺作和两补间铺作,他们形成的高高大大、宽宽厚厚、疏疏朗朗,层层叠叠之格局会有一种恍惚之感,这分明是天上宫阙的既视感。
      如果你来,一定要站在殿内一角去体会这种震撼。
      只是木构部分,弥陀殿已经秒杀一众宋元小弟。但弥陀殿还有一张全国唯二的王牌,五代佛事壁画。这个时期的壁画如果你感兴趣,除了敦煌只有大云院。
      大云院的壁画属于同期创作,这是个什么时期呢?这么说吧,中国壁画最高潮的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佛教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那时候,画壁画的都是当世名家,寺观壁画之外还有大量墓葬壁画。寺观壁画的宗教主题鲜明,大多是经变图或各种菩萨、金刚、罗汉、天女。
      在当时的长安很多寺院里都绘制了壁画,韩愈在《山石》中写到自己去到寺里以后,寺院僧人殷勤招待他,引他去看壁画。于是他写下了“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在那个星光熠熠的唐朝,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韩干、王维、周昉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是当世的壁画大家,绘制了很多的佛事壁画。唐以后绘制壁画就成了专业画工的事了,名家画壁画几乎没有了。
      在弥陀殿里保留了21平方米的五代壁画,随着时光流逝,画面已变淡隐去,仿佛隐去的五代一样。如果你有眼福,你还是能从残存的画面中看到壁画的部分内容。维摩诘经变、净土变的故事同时出现在这里,体现出禅宗、净土宗合流的特点。
      在进山门的时候,我们是从山门右侧的一个侧门进去的,正门上方悬挂“大云禅院”的匾额。好似在提醒游客寺院的定位。
      大云禅院叫禅院,一般认为是禅宗师傅建立的,供奉弥陀的弥陀殿被理解为属于净土宗。维摩诘经变对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有影响,这些因素同时出现在大云禅院里,也是佛教西来在中国中原地区融合发展的实证。
      壁画上有维摩诘经变的故事,壁画上人物众多,面容庄重,形态各异,体态丰腴,衣饰华丽,线条顺畅有力,色彩淡雅不失艳丽。
      维摩诘经变作为壁画主题出现后,在中国掀起了维摩诘热。他的首批粉丝,每一个我们都耳熟能详,谢灵运、王维、苏轼、白居易……
      不管是弥陀殿木构还是壁画,以及壁画的内容都清晰地看到五代继承下来的唐朝基因,大云禅院里唐风犹在,维摩诘余味犹存!
      从大云院出来不久,就有一个观景台,在上面可以看见浊漳河西向而来,东流而去……

    王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2期

    • 第2024-03-11期

    • 第2024-03-10期

    • 第2024-03-09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