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在阅读《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时,我被其中深刻的主题所打动,那就是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物、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让我对人与物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东北地区鄂温克民族百年兴衰历程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酋长女人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民族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数百年来与驯鹿相依为命,经历的爱恨情仇和生死传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鄂温克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还反映了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顽强抗争和优美爱情。
  小说中的故事涵盖了多个时期,包括沙皇俄国对额尔古纳河沿岸鄂温克族人民的侵略暴行,以及苏联进攻驻扎的日军时部落酋长瓦罗加的故事。小说还描述了1943年妮浩成为萨满,以及1950年乌启罗夫成立供销社等历史事件,展现了鄂温克族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化。
  此外,《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史诗般的叙述,它还属于“生态文学”范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将物质看得过于重要,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沟通。我们追求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需求。这种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的物化。人变得越来越像物品,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都被物质所左右。我们沉迷于物质的享受,却忘记了人是情感的动物,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沟通。
  然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告诉我们,人的物化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过程,而是与物的人化相互关联的。当我们将物质看得过于重要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物质以人的属性。我们追求品牌服饰、豪车豪宅,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更是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拥有这些物质来展示自己的品位、财富和社会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物质赋予了人的属性,使它们变得有了生命和情感。
  这种物的人格化,让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变得更加疯狂。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享受,而是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豪华的享受。我们不断地购买新的产品,更新换代,以满足自己对物质的欲望。然而,这种过度的消费行为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不惜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我们忘记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我们的行为会对自然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物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摒弃过度的物质追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子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20期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8期

  • 第2024-03-17期

  • 第2024-03-16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13期

  • 第2024-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