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铜火锅由底盘、锅身、火座、铜盖、火筒和小盖等六部分组成,生产工序为成型、铸造、焊接、镀锡里、錾花、抛光、组装等七道工序,开发的“指上火锅”令人惊叹。
李安民和工人一起交流铜器制作技艺,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器。
李安民培养出的一批批徒弟已成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他们以匠心守护传承着这项国家级非遗。
李安民向徒弟传授龙纹制作工艺。
李安民编写的《大同铜器》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全面系统介绍了大同铜器的发展历史、技艺特色、工艺流程等,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工具书。
李安民指导工人制作铜器,他们坚信手工雕刻出的一些样式是机械加工无法代替的。
一锤一打之间的手工锤纹工艺,让铜器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风格。
手工錾刻工艺是指用錾刀一点点刻出吉祥寓意的图案。
如今的大同铜器将古老的制铜工艺加入现代元素,使产品既有实用功能,又具艺术价值,焕发出新的活力。
3月18日,大同市平城区天艺昌工艺品厂手工匠人正在叮叮当当赶制一批铜器。
大同铜器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器开始衰落,1995年,大同金属工艺厂停产。当时,该厂已退休3年的李安民急了,联合厂里的老匠人,自筹资金在自家小院里搭灶起火开起了铜匠铺。
2002年,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大同市平城区天艺昌工艺品厂。2014年,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李安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匠人们的坚守,使大同铜器迎来了重生。铜器制作耗时、耗精力,学习普通铜器制作最少需要3年,如果是雕刻精美的铜器最少花费10年时间。目前,李安民率领团队开发出工艺火锅、宫廷御锅、民俗产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350多个花色。现在,他每年招收学员,已培养出一大批非遗后继人才。正是这一代代“守艺人”将大同铜器接力传承,才使得千年文化瑰宝生生不息。
——编者
本版策划:李联军
本版责编:黄靖
本版摄影:刘通 王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