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极端天气频发,我们如何应对

  时过春分,乍暖还寒。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大风影响,3月28日至29日,新疆、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省气象台也连续发布两个沙尘蓝色预警。这些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逐步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许多人对气候变化的深切关注。
  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传递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感。

气候怎么了?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处于中纬度地区,60多年来平均气温升温速率高达0.3℃/10年,是全国增暖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之一。从196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有8个均出现在21世纪。近年来降水呈现年代际增多趋势,且强降水和强降温事件频发、重发。
  近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536.9毫米,已超过上世纪降水量最多的60年代(532.9毫米)。省气象局副局长秦爱民在2024年世界气象日媒体通气会上介绍,近几年我省先后经历了2021年10月的历史罕见秋汛,2023年台风“杜苏芮”影响的强降雨,以及去年12月强暴雪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同时,气候的变化也导致我省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变化。“气候变暖给农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温暖气候会扩大、加重农业病虫害为害范围和程度,加剧农业水分供需矛盾;趋强趋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则制约农业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月丽说。
  此外,气候变暖也引起了水资源量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可能使我省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极为不利。
  刘月丽提醒,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我省干旱、冰雹、暴雨等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将进一步增多,低温冷害等灾害的强度可能趋强、危害加大。农业、人体健康、基础设施、气候敏感型产业和城市人居环境等领域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

我们怎么办?

  这些年,我省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印发《山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等,积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全省气象部门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和社管服务能力现代化,从“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三个方面持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利用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山西分中心等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仅2023年就开展防雹作业342次,防雹保护面积超2万平方公里,防雹减免经济损失1.9亿元。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针对倒春寒,我省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传达到县、乡、村,分作物、分区域施策,做到“一县一方案”“一乡一安排”“一村一对策”和“一作物一措施”。“为预防虫害,我们以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严防重大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省植保植检中心副主任张东霞介绍。
  同时,我省持续加强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科学知识传播力度,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防范灾害风险意识,倡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张丽媛 实习生贾航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7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5期

  • 第2024-03-24期

  • 第2024-03-23期

  • 第2024-03-22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20期

  • 第2024-03-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