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聚焦各市“两会”——大同篇】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竞速创新赛道“加速跑”

  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精准抓取、定位、安放上百公斤工件;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物流装配、检测……3月25日,走进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的车间,昔日人头攒动、繁忙嘈杂的传统生产线已被一排排高效协作的智能机器人取代,它们挥舞着灵活的机械手臂,在明亮的灯光下精准有序地进行着齿轮的精细加工和安装。
  “变速箱的装配生产中,涂胶、拧紧、压装等多数环节都已实现自动化。以自动化涂胶为例,出胶量、胶线宽度和走线均由计算机控制,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保证了产品的高精度及一致性。”在热后加工和装配车间,该公司动力总成设计部副部长兼变速箱设计业务经理吴利霞骄傲地说。
  竞速“智慧”赛道,激发创新活力。作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百强潜力企业”,也是大同市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大齿公司不断加大“智力”投入,持续推动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目前该公司机加工线自动化率达65%以上,采用磨齿工艺制造的产品最高精度可以稳定地达到ISO6级。依靠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大齿公司加速从商用车零部件向各类高精尖高端齿轮、机器人谐波齿轮及电驱桥产品迈进,其自主开发的中重型AMT变速箱已批量投放市场,载货车AMT渗透率接近80%。在“智造”引擎的强劲带动下,2023年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
  “新能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新能源产业既关乎产业现代化提升,也影响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吴利霞告诉记者,在重点向机器人谐波齿轮、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项目进军的同时,大齿公司还将大力研发商用汽车电驱桥、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同时,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全流程透明生产和供应链高效弹性管控。
  “我们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干劲抢市场、抓质量、增效益,全力刷新生产‘进度条’,跑出发展‘加速度’,在新征程上实现良好开局。”谈及未来,该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李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4-01期

  • 第2024-03-31期

  • 第2024-03-30期

  • 第2024-03-29期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7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5期

  • 第2024-03-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