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建华)3月30日,运城市首届生态公益树葬集体安葬仪式在垣曲县朝凤山人文纪念园举行。首批13位逝者骨灰入土树葬,这是运城市首次开展公益性集中生态安葬活动。
仪式上,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为13位树葬先行者示范家庭颁发荣誉证书。全体人员肃立,向树葬先行者鞠躬致敬。致敬完毕,在礼仪人员引导下,逝者亲属手捧逝者骨灰坛缓缓前往树葬苑,将骨灰盒一一安放入穴,覆上黄土,撒上花瓣,致敬默哀,最后献上鲜花,进行落葬。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节地生态树葬采用可降解骨灰盒,既节约了土地,又满足了群众“入土为安”的习俗。骨灰与泥土、花叶融为一体,是一种“生于自然,还于自然”的安葬方式。
据悉,运城市民政局于今年2月29日发出公告,征集首届公益性集中生态安葬活动报名。此次树葬是生态安葬形式之一,另有海葬形式,地点为天津市国家指定海域。运城首届公益性集中生态安葬活动报名仍在进行中。申请时间截止到2024年8月18日,报名要求逝者原户籍为运城市户籍,逝者家属可持身份证和逝者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向运城市民政局殡葬管理科提出申请。
参加此次公益性集中安葬活动,逝者骨灰生态安葬树葬或海葬的费用,由市级民政部门承担;随行安葬逝者家属的食、宿、交通等相关费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