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我省法院认真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山西倡议一周年——

以法治之力守护黄河安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在法治轨道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此之前,沿黄九省区法院签署《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倡议》(以下简称山西倡议),唱响了司法保护的“黄河大合唱”。
  一年来,我省法院准确把握黄河中游流域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特征,立足当地环境资源保护和修复实际需要,妥善审理涉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各类案件,在保护“母亲河”上积极作为。
  忻州市保德县境内的朱家川河是16条主要入黄支流之一。在保德县朱家川河畔,被告人张某承包了一个化工公司,在明知生产出的废水含有危险废物又无处理资质的情况下,将废水以每吨65元的价钱承包给了他人。此案审理过程中,法官依法判决执行,张某及家属主动支付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18.77万元用于修复生态,并将237.18吨遗留废液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惩罚不是目的,让被破坏的环境及时得到保护与修复,才是最紧迫的任务。人民法院希望通过修复性责任承担方式,最大限度抚平生态‘创伤’、恢复绿水青山。”该案主审法官表示,考虑到张某自愿认罪认罚,积极修复生态等情节,保德县人民法院依法以污染环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九曲黄河万里沙,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河保护法对“水沙调控”做了专门规定,山西倡议也强调要严惩黄河流域非法采砂违法犯罪,助推水沙关系调节与防洪安全。
  运城市芮城县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后一拐的臂弯处,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风陵渡就在这里。姚某某、董某某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和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古贤黄河滩河道内偷挖河砂。
  “非法采砂地点位于古贤防洪工程300米处,这种行为很可能会造成滩涂河岸坍塌后退,对防洪工程产生威胁。”该案承办法官张永生介绍,案件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经法院组织调解,姚某某、董某某自愿支付了赔偿金。对于姚某某、董某某非法采矿的违法行为,芮城县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判处二被告人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省法院加强对黄河流域文物、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力度,严惩破坏黄河流域人文遗迹、自然遗迹违法犯罪。土龙骨是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古代脊椎动物的化石,是研究地质演化各个时期古生物的珍贵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由于兴县特殊的地貌,“土龙骨”比较常见,当地老百姓认为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引来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在吕梁市兴县,发生了一起盗掘“土龙骨”的案件。
  被告人白某、任某等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河边山体附近嫁接电线、灯泡,使用电锤挖洞,进入洞内后使用铁锹等工具盗掘“土龙骨”500余斤,使植被和地质环境遭受破坏,加剧了黄河支流的水土流失现象。最终,法院依法判处白某、任某等被告人一年半至七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治污是关键。临县地处黄河沿岸,要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离不开沿黄各个企业主动作为、拧紧阀门,压实水污染防治责任。
  临县当地有一家生活污水处理企业,该县生态环境局进行取样检测时发现,该公司巴歇尔槽总磷出水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725倍,立即下发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罚款41万元。该公司不服,诉至临县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法院将庭审现场搬到了生态环境局,并邀请县域范围内14家企业旁听。庭审中,主审法官围绕各方当事人陈述总结争议焦点,并就争议焦点展开举证、质证,近距离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让庭审现场成为鲜活生动的普法课堂。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一年来,我省法院统筹运用司法手段,完善内外部协同联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合力护航大河安澜、海晏河清。
  同饮一河之水的人民法院共同发力,建立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晋陕豫金三角司法协作、古堆泉司法保护协作等机制;法院、公安、检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物、黄河河务等部门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协作机制,从单一部门保护到跨部门常态合作;河曲黄河湿地司法保护基地、临汾·汾河生态司法保护基地、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的建立,如一个个忠实的大河守护者,传唱着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的故事。
  忻州中院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乡宁法院在沿黄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站巡回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非法狩猎案,300余名村民旁听;石楼法院实地调研河面污染、侵占河道等破坏水生态环境情况,向沿黄居民宣讲黄河保护法……一场场润物无声的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信仰浸染着滚滚黄河的气息,潜移默化地流进了老百姓心里。
  以法治手段守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省法院将进一步扛牢政治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积极践行山西倡议,以法治之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报记者闫书敏 本报通讯员白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05期

  • 第2024-04-04期

  • 第2024-04-03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4-01期

  • 第2024-03-31期

  • 第2024-03-30期

  • 第2024-03-29期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