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庞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国家建设的关键举措。
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种契合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更体现在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上。中国梦作为国家的宏伟蓝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价值观的分化,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中国梦的提出和深入阐释,为大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寄托,有助于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为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提升。高校需要通过引入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契合,既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积极回应,这种契合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理论引领:深化中国梦的内涵理解。中国梦是梦想,但更是信念,需要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其中自信的精神力量。要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理论引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梦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未来愿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为践行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理论引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开设相关课程,如中国梦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二是举办专题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阐释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三是将中国梦融入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理论引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又或者通过实践体验,如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育人:推动中国梦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育人是将中国梦转化为高校生实际行动的关键环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理,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够亲身体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更加坚定地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要为高校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或者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打造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育人也需要注重实效性,因此大学应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考核机制,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实践育人还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样实践育人,才可以使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使其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方式:提升中国梦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包括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或者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和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活力。
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理解与实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对全方位转型的理解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高校需要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方面的战略部署和具体举措,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