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高,汾河水长,英雄的土地走出英雄的儿女……”4月11日、12日连续两晚,山西省话剧院精心打磨数月的原创话剧《晋绥儿女》,在山西大剧院上演。在整场演出中,晋绥边区的人和事深深将观众震撼,引发持续掌声和叫好声,让大家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回味中。
《晋绥儿女》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晋绥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饱含深情地展现了晋绥革命根据地这一方红色热土在战火洗礼中,晋绥军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以热血铺筑共和国诞生之路的坎坷历程。
剧中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的伞头秧歌、三弦书和极富地域风格的版画设计,与话剧艺术完美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表达,引领观众真切感受那段情与义、血与火铸造的历史,也让红色记忆深深烙印于心。
《晋绥儿女》背后蕴含的恰是“晋绥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晋绥人民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培养出来的优良作风。
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张凯介绍,该剧作为省话竭力打造的话剧新作,特邀国家一级编剧王元平、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申奥等人组成的优秀主创团队,与省话演员携手合作。全体演职人员用感人至深的表演诠释了忠诚于党、忠于革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晋绥精神”。
话剧《晋绥儿女》导演李伯男心情激动,他说:“这次演出是经过4个月的沉淀,经过了修改、加工和提高,再次把这部戏推出来,通过深度开掘这些小人物和晋绥儿女可歌可泣的故事,以一种戏剧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观众,用当代的审美表达,让今天的观众能够穿越到那段历史当中,感受到晋绥儿女给今天的观众带来的精神力量。”
《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靳文泰告诉记者,这部剧讲了晋绥儿女在这一方土地上的战争与和平、牺牲与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更是对现在和未来提出了一种思考,我认为是一部有着巨大潜力可挖的优秀剧作。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说:“这部剧是歌颂战争时期晋绥儿女牺牲、贡献的作品,主题很正面,题材很新颖,而且舞台呈现也比较丰富多元,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比较好的。”
原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表示,这部戏所写的晋绥儿女的历史性的贡献人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这部戏可以反映出晋绥儿女在解放战争期间对全国解放做出的贡献。总体感觉来说,它的历史质感、生活质感和艺术质感都是比较强的,看起来非常慷慨悲壮,很激动人心,非常吸引人。
演出结束后,王玉梅扮演者常静边卸妆边告诉记者,《晋绥儿女》这部戏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些晋绥边区的英雄事迹。李清河扮演者闫志晓说:“我每天都是被这样的角色所感动、被感染,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不少观众走出剧场时还在感慨:“这部戏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晋绥儿女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我深切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岁月中党员们的初心与使命,将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牢记使命与担当,发扬优良的‘晋绥精神’。”“看完之后,确实了解到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内容,也感受到非常浓厚的爱国情怀。”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