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忙碌时节,在江南,农民抓紧水稻育秧栽插和油菜田间管理;在华北,小麦病虫害防治和浇水施肥等各项农事正忙;在东北,备足农资、检修农机等工作加快进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大农民辛勤劳作,为新一年收获夯实基础。今年我国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春耕备播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玉兵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玉兵正忙着早稻育秧。“近几年我都是从省农科院引进稻种,他们那稻种比别的品种少用一半的水。缺水地块亩产量能稳定在1100斤左右。”杨玉兵常年流转种植的270多亩稻田中,约70亩是难以灌溉的旱田。但在这些旱田上,他却能种出高产粮,“密码”就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王士梅团队培育的抗旱优质绿色水稻新品种。
滕州是山东的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当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借助多膜覆盖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创新,使马铃薯上市时间分散、避免集中上市,保障了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当前在田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春播进展顺利。截至4月18日,全国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19.8%。早稻已播栽75.8%;中稻已育秧68.0%;春小麦已播58.7%,春玉米已播14.4%,春大豆已播10.1%。
新农人新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入夜,安徽省阜南县柳沟镇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90后”的徐松松打开电脑,梳理无人机飞防培训要点。小麦即将进入赤霉病防治关键期。据植保部门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高,该县已组织集采药剂,预计完成统防统治超250万亩次。作为承接阜南县赤霉病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徐松松不敢懈怠。往年飞防中出现的药剂稀释不均匀等情况,他都一一列上。徐松松说,今年他们与地方政府签订了约20万亩防治合同,已经调集100台无人机,计划5天完成首轮统防。
今年春天,不少年轻人的身影让田野更显朝气,他们传递着科技的力量,让春天的耕种充满了希望。
稳产增产,关键在科技。在这个春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加快应用,高性能播种机具,高适宜密度种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不断推广。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27个省份开展粮油生产指导服务。同时,派出7个工作组赴14个省份,分区分片抓春管,聚焦重点促春耕。
多平台也提供聚力,助力农技推广,让科技为稳产增产保驾护航。全国农技中心网站发布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四大作物单产提升模式图、技术手册和讲解视频;“中国三农发布”平台举办春耕大师课,专家在线讲解田间管理和单产提升关键技术……
新举措夯实丰收根基
湖南省汨罗市三江镇望峰村的种粮大户黄炬城今年种了1600多亩田,在政府支持下,其中约一半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他告诉记者,现在节肥、节水、省人工的效果明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春季农业生产大忙时节,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全国加快进行。各地着力补上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改善生产条件。
为了确保今年粮油生产,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农机强化科技支撑。预计今春全国将有2300多万台(套)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到生产作业。突出抓好防灾减灾。近日财政部、水利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支持云南和四川两省旱区开展抗旱保供水。多措并举确保农资供应。据悉当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总体均供大于求。化肥下摆到县率达到90%,种子入户率约七成。强化政策支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粮稳天下安。广大农民群众不误农时辛勤耕耘,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高质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为确保新一年好收成、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根基。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