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刊

校地合作 玉汝于成

——晋城市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打造校地深度融合“新范本”

  • 2024年晋城市城区“骨干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现场。

  • 晋城市城区驻山西师范大学“招才引智工作站”揭牌仪式现场。

  • 骨干校(园)长和骨干教师正在通过青花瓷制作提升艺术素养。

  •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近年来,晋城市城区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夯实深化校地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随着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深度合作,双方围绕打造人才资源、创新要素、产业发展等,从实出发,到实落脚,改变过去“单一项目合作”方式,形成“全面融合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一条校地产教深度融合“新范本”。
      翻开时间的卷轴,从1月25日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签署共建“12大基地”战略框架协议和“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实验区”协议,到3月至4月中旬借助山西师范大学优势,对全区骨干校(园)长、后备校(园)长、骨干教师等135人进行教育理论素养培训,并不断孵化着可期的成果……时间为证,城区正快马加鞭推进与山西师范大学深度合作迈入“快车道”。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做好校地合作,正是答好推动高质量人才建设“时代考题”的重要举措。
      立足发展需求,城区确立了建设“晋城新经济的核心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的“双核”发展战略,架构以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文旅、康养、教育“五大中心”为支撑,以大力发展中小微民营经济壮大“蚂蚁雄兵”为依托,以践行“服务是海”理念为保障的系统性发展构想,形成了一揽子推动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不断引领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正处在实现精彩蝶变关键时期的城区,更加迫切地认识到人才是破解各类瓶颈制约的“金钥匙”、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1月25日,晋城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孙世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赴山西师范大学开展省校市校合作“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现场签署共建“12大基地”战略框架协议和“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实验区”协议,并迅速全面推动合作落地见效,开启了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纪元”。
      而此次合作迈出的第一步,落在了基础教育。
      城区文化底蕴厚重,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年来更是将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创新,全方位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新建12所学校,改造提升40余所基础设施薄弱学校,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达157所;推行“校(园)长公开选拔机制”,21名新选拔校长、副校长走上岗位,122名后备人选进入校(园)长、副校(园)长储备库;500余名高学历新聘教师执教城区;全方位推动课堂改革提质增效,“内外并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山西师范大学作为我省“老八所”高校之一,是全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初心,耕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由山西师范大学牵头的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是我省唯一一个教育类协同创新平台,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等为核心协同单位,以山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高校教师教育联盟院校、山西省教育厅及11个市教育行政部门、全省200多所基地学校为主要参与单位,旨在聚力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可以说,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小学师资后备队伍建设等领域有着合作需求。此次在打造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牵手”,是一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联动支持的积极探索,是一次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高水平需求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衔接难题的有益尝试,也必将在不断深度融合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高效推进,落地生“金”

      明确了方向,城区摒弃过去“单一项目合作”的方式,将目光锁定在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和教改教研日常化培训两方面,有节点、有步骤、持续性地强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园)长和教师队伍,确保有所为、有实效。
      城区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孟告诉记者,在今年1月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签订《共建“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实验区”》协议后,双方积极地相互对接、合力推进,山西师范大学结合城区实际需求,立即谋划了一系列热火朝天的培养培训研修活动,在全区骨干校(园)长、后备校(园)长和骨干教师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头脑风暴”。
      3月至4月中旬,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为大主题的晋城市城区骨干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理论研修班在山西师范大学火热开班。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中,学员们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地感受了集理论高度与实践方法、荟团队建设与个人发展、融思想引领与情怀浸润于一体的品质盛宴。
      “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我们距离还有多远?”作为第一批受训学员,刚刚履新颐翠中学校长的程晋慧至今意犹未尽,深感任重道远。他说,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承下、启上”的关键一环,将把这次培训的先进理论和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科学建章立制,全面激发师生潜能,助力所有学生可持续发展。
      正如程晋慧所感受的一样,135名分批参加培训的骨干校(园)长、后备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在山西师范大学这一平台上“借火点灯”,不断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自己治校育人的能力,赋予基础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习永远在路上。依托山西师范大学和6所部属师范类院校,城区还选派了72名校(园)长、后备校(园)长、骨干教师等分批前往武汉、南京、太原等地的知名院校,聚焦新思想、新理念开展跟岗培训,将学思践行深度结合,确保收获拔节成长。
      从教30年的城区教科局教研室副主任赵巧玲,是晋城市赵巧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人。这几天,她经常电话连线山西师范大学的专家老师,全力为城区课改教研日常培训做好充足准备。“依托名师工作室,让山西师范大学的专家老师走进各校,开展同课异构、共讲一堂课、大单元教学等活动,引领我们探寻更新的方法策略,不断提升全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赵巧玲信心十足地说。
      不只如此。王孟说,此次培养培训方案还将聚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由山西师范大学通过专业评定,针对性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引培并举、以用为本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校(园)长、老师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同时也将积极为师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实现校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互助发展。
      可以预见,城区和山西师范大学合作建设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实验区必将走深走实、硕果累累。

    双向赋能,互利双赢

      窥一斑而知全豹。城区与山西师范大学的互动,最终落脚点依然是区域发展、经济增长。
      城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郎军芳告诉笔者,按照“框架协议”,城区将与山西师范大学结合双方发展需要和工作实际,从8个方面发力——
      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实训的大学生给予不低于1000元/月生活补贴;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拓宽多种渠道引进毕业生,给予政策扶持;共建智库合作基地,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智库智囊,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课题研究等;共建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多渠道、多途径支持全区优质高中作为优质生源基地,定期组织名师及本地中学师生开展互动活动,为城区中学提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招生咨询、优秀学生跟踪培养等服务;共建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吸引山西师范大学师生到城区开展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共建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遴选有意愿到城区工作的大三、研二等在校大学生到城区开展论文研究、课题调研、毕业设计、就业创业;共建高校专家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专家人才到城区挂职锻炼、鼓励留任,选派一批干部人才前往山西师范大学学习先进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共建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共同建立定期座谈联谊机制,开展“双招双引”活动。
      在“1+1>2”的双赢之花在城区和山西师范大学深度合作中不断盛放之时,城区在其他领域的校地合作也在结下“甜蜜果实”:先后与39所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项目合作协议83个;天巨重工与中国矿业大学签署“煤炭快速掘进系统及成套装备技术研究”合作协议;通过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对接,投资12亿元的质子肿瘤医院项目有序推进;暗石电子科技、锐帆生物科技等区内优质企业与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学院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落地实施一批创新合作项目、聚引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转化一批优质科技成果。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孙世新表示,校地合作,关键是务实,重点是高效,突破是创新,目的是双赢。城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进校地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全力打造成为山西师范大学教科研基地“试验田”,让师生的论文写在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地上;推动山西师范大学成为城区的智库,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并以此次深度合作为开端,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地方和高校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互利共赢的“城区路径”。

    借势发力,助力“课改”破茧提升

      “课堂上强化互动,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突出重难点,让课堂指令更明确、清晰。”4月18日,晋城市城区星河学校初中部教研主任霍艳芳正和几位教师围坐一起,围绕初中英语开展集体备课教研。
      建校以来,星河学校持续精深研改,从最初的自主型“三卡”教学模式升级成为“二三六”教学模式,切实推动教学质效升级,学生学习兴趣、效率、成绩不断提升。
      如星河学校一般,近年来城区不断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鼓励校长和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各校“课改”实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区各校基本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新模式,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从形式到理念、方法、模式,我们一直在创新。然而,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充分体现,教师视野局限等发展瓶颈仍然存在。”霍艳芳坦言,希望借助校地合作契机,邀请山西师范大学专家走进学校把脉症结,为学校“课改”注入先进的理念和活力。
      凤鸣中学校长牛晋山也有相同感受。作为全区最早开展“课改”的学校,凤鸣如今形成的“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在3月15日开展的骨干校(园)长、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中,凤鸣中学“课改”经验得到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芬芬的肯定,并将其作为此次培训中高中课程改革现场研讨地。
      “教学如何再提升、再进步、再创新?我们急切地想和山西师范大学的专家老师们来一场思想上的碰撞。”牛晋山说,目前,凤鸣中学已成为山西师范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课堂模式改革基地,现正就教科研基地的落地工作进行对接,希望可以借助山西师范大学的平台,让他们的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在这里落地孵化,助力凤鸣中学“课改”再上新台阶。

    强基提质,引领队伍雁阵齐飞

      “通过这样高层次的培训和引领,让我们离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需求更近。”随着第三批骨干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结束,晋城市十一中校长原石榴直言十分受益,她将这次学到的新思想融合进她在校推行的“和合”文化中,更好地把师生、家长的合力凝聚到一起。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城区率先探索推行“校(园)长公开选拔机制”,通过“个人自荐、专家评审、民主评议、组织确认”等程序,将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库、适时任用。在这套机制运行下,去年包括原石榴在内的21名后备校(园)长、副校(园)长走上岗位,效果明显。今年,该区再次储备122名校(园)长、副校(园)长后备人选,正分批在山西师范大学进行专业培训。
      凤鸣中学教导处主任李莉正是副校长后备人选之一。3月29日,她带着“将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副校长”这一疑问,在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培训活动中找到了未来课程改革和教育管理的路径。
      从业务骨干到管理者的转变,星河学校教师郭跃锋认为这是此次培训的核心。“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规划自己。不仅要从过去‘低头拉车’转向‘抬头看路’,更要成为一个会合作的‘管理者’,和老师、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郭跃锋说。
      每名骨干校(园)长、骨干教师谈起此次培训,都认为,在仰望了知名教育大咖的不凡,俯瞰了自身的明显差距后,让大家真正看到了中国前沿教育、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笃定了奋进前行的方向。
      如今的城区,正在通过不拘一格选拔“好校长”,千方百计引育“好老师”,厚植起兴学强教的蓬勃生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站在人才工作新的历史起点,晋城市城区正勇立潮头、乘风破浪,不断深化校地深度融合,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城区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贡献力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 第2024-04-21期

    • 第2024-04-20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7期

    • 第2024-04-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