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刊

阳城:支部领办合作社 振兴共富蹚新路

  • 凤城镇白沟村小精农场一角。

  • 正在建设中的凤城镇美泉村连片设施蔬菜大棚。

  • 芹池镇伯附村西伯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展厅。

  • 河北镇史家岭村,合作社农机手正进行统一耕作。

  • 芹池镇伯附村整村搬迁后的崭新生活环境。

  •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近年来,阳城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晋城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一个统筹两手抓”总体思路,全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保障群众增收受益,不断蹚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子。

    组织保障 夯实根基

      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关键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组织起来”至关重要,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径。近年来,阳城县大力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第一步便是从统一思想开始。
      组织农口单位和全县乡村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围绕《塘约道路》和“烟台模式”展开深入研讨;县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村振兴中心等单位共同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制定寿光专题学和海阳结对学的培训计划,先后选派210名村党支部书记分5批进行专题学习……去年5月以来,阳城县组织展开如火如荼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支部要发挥引领作用,党的领导是可依靠、可信任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不发生改变,农民群众可以放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有可期望的美好前景。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统’的功能,有效将思想、资源、人力、市场等各方面要素组织起来,从而确保集体稳定增收,每个集体成员受益。”带着这样的思路和理念,阳城县全力迈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新步伐。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发展根基。该县全力推动村级党支部先立起来,以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入股,主导领办合作社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吸收包括其他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以及弱势群体入社入股,并吸收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入股。在股权配置上,要求集体股保留决策权和否决权,群众股保证相当份额、资本股限制比例,保障利益分配由党支部主导,注重向公共事务、普通社员特别是弱势人群倾斜,确保集体资产安全、群众普惠受益。

    科学运营 规范发展

      实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组织力是强大保障,市场力是重要支撑。而有效接入市场,正是关键环节。
      “优先抚育利民产业,确保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确保集体成员有事可做、有利可取。”阳城县明确,各合作社在产业方向上要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避免盲目冒进。因地制宜制定好本村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计划,杜绝镇与镇、村与村之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注重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遵循经济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可直接承接上级政策、资金、项目,也可以联营方式融入乡镇联合社、县级农投公司运营项目,在更高层面把优势资源“统”起来。同时要求村级党支部在深入市场调研、广泛听取合作社成员和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合作社主营业务、发展规模和预期收益,形成可行方案。集体研究、专业评估、提级审核,避免决策和投资失误。
      实现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规范运营更需慎重。阳城县提出,抓好“清化收”后半篇文章,把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产资源该收的收回来、该统的统起来,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应入尽入,对集体资产资源要进行提级审核,防止随意处置。此外,积极鼓励探索县乡农业科技人员、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入股合作社或开展合作经营,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同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定期向合作社成员和群众公开。结合政经分离、账务分设工作,合作社账务由乡镇经管站统一监管,业务事项纳入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确保合作社规范健康运行。

    创新实践 激发动能

      蟒河镇泥河村通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园+销售平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镇村的区位优势、林场的资源优势和销售平台的市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润城镇通过润城枣糕理事会+村党支部领办枣糕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的模式,推动枣糕产业发展;芹池镇通过强村公司“椒之味农业有限公司”+9个村党支部领办的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推动花椒产业发展;次营镇固隆村党支部领办宏昌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鲜果产业,赛村党支部领办丰产蚕桑产业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
      去年以来,阳城县选取17个班子稳、书记强、产业优的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力求从“领办一个到办好一个”,从“办好一个到办好一片”,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阳城样板。截至目前共创办和规范产业合作社156个、实施产业项目173个、集体增收1850万元、股民分红540万元。
      从探索到实践,阳城最终形成《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并全面规范合作社章程范本。创新股权设置,设立劳力股、技术股、引进人才股、五保低保股4类虚拟股,确保最大化覆盖;优化分配机制,探索流转有补贴、贡献有奖励、月底有收益、年底有分红等办法,确保多渠道增收。
      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涨水大河满。当前,阳城县正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农村党建“1号工程”,紧紧围绕“三个三”产业体系部署要求,大力探索农村产业兴旺的新路子,探寻更多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真正让组织强起来、经济好起来、群众动起来,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资源统起来 土地活起来

      坡上青麦如海,随风起浪;坡下机声隆隆,沃土泛金。春耕时节,阳城县河北镇史家岭村的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要是不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哪能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小田变大田,更让‘粮田’变成‘良田’。”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军感慨地说。
      大山深处的史家岭村土地量少、分布零散,群众种植费力,收益甚微。去年,该村党支部发动55户村民流转土地入股成立“阳城县众益土地托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的200亩耕地和121户村民的540亩耕地进行土地整合、统一生产。在当地政府资金扶持下,合作社购置各类农机具,集中采购生产物资,开展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经营,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让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真正把咱的土地种‘活’了。”寺头乡前史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飞飞有着同样的感触。由于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这里一度出现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问题。党支部领办成立仙翁振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后,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代为耕种管理,带动36户增收5万多元,真正解决了难题,更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所有土地全部入股,全体村民全部入社。在芹池镇伯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更是迈上了发展的新高度。“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土地,我们的土地面积增加了300多亩,达到了2900多亩。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了集体经济翻倍增长。预计今年可实现年产值63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伯附村党支部书记刘瑞说。
      因采煤沉陷,伯附村整村搬迁至了距原址10多公里的镇里。村民们住进现代化的金庭家园小区,但耕种已然成为问题。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该村建立西伯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收全体村民入社、所有土地入股。在实现全村土地统一规划种植的同时,合作社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上马面粉加工、葵花榨油、酸菜制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并创立“西伯源”商标品牌,不断打开市场,实现收益倍增。
      眼下的阳城乡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经营的探索正风起云涌。在强有力的组织引领推动下,各个乡村正实现着资源统起来、土地活起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发挥出更大效益,在广袤田野中绘出充满希望的振兴图景。

    产业旺起来 农民富起来

      南边的大棚里草莓火红,北面的果园繁花满枝,村中的小精农场游客纷纷……走进凤城镇白沟村,到处是让人欢欣的兴旺场景。
      “入冬到现在是草莓,过几天是樱桃,六七月份是西梅、瑞香苹果和红太阳杏,到了秋天有中华寿桃、玉露香梨。我们这儿,就是四季不断的花果山。”站在村中高处,村党支部书记梁雄军一脸骄傲地介绍,“除了特色水果种植,我们还整合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小精农场’。去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了270万元。”
      白沟村的繁荣,得益于党支部引领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探索。2016年,该村依托公路占地获得的补偿款,投资成立集体性质的“青云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盘活村内300亩土地,通过与山西农大果研所合作,逐步发展起集绿色果蔬种植、生态农业、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以此为基础,去年该村成立起党支部领办的“白沟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吸收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股经营,按股分享收益,结成利益共同体,使村民获得“流转收入+比例分红+劳动收益”等多重收益。去年,该村为群众发放的土地流转金、劳动力工资、村民福利等资金达到200余万元,村民分红24万元。
      同样兴旺的场景上演在凤城镇美泉村。辽阔的芦苇河畔,一排排钢架绵延不绝,设施大棚建设奋战正酣。“下个月,我们的300亩设施蔬菜大棚就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每年可增产蔬菜600多万斤,实现集体和群众收益全部翻番。”美泉村党支部书记郑阳龙高兴地说。
      依托丰沃的土地资源,美泉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此前已形成200余亩、年产300多万斤的设施蔬菜规模,还被评为“晋城市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去年,该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美泉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以土地入股,投资方以资金入股,村集体以资金+管理+服务入股”的方式,吸收200户村民以每亩1000元流转土地入股,引进山东寿光专业公司,全面扩大规模、培壮产业。由此,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劳动力就业80余人,让村民人均每年增收近千元。
      一项项产业旺起来,一个个集体壮起来,一户户农民富起来,一幕幕振兴共富的场景正在阳城各个试点上演。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当前,阳城县正全面总结试点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模式机制,以点带面深化拓展,因地制宜全域推广,奋力打开乡村振兴、全域共富新局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 第2024-04-21期

    • 第2024-04-20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7期

    • 第2024-04-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