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平定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山西省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桥头堡”,素有“晋冀通衢”“文献名邦”的美誉。近年来,我县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提速进位、市政建设提档升级、城乡融合提标扩能、智能治理提质增效等工作,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打造了宜居韧性智慧新平定。截至2023年底,全县总人口30.62万,城镇人口20.8万,县城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7.9%。先后荣获“中国砂器之城”“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等称号。
一是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激发转型发展强劲动能。产业发展是县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传统产业抓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抓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抓提质上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联城带乡、全面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新能源电池、砂陶和富硒农业入选市级专业镇。通过改造提升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钙基新材料、现代化工新材料等新型工业,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整合,实施新能源电池小镇、湖大化工聚砜、星火弘源活性氧化钙等一批重大牵引性项目,夯实了产业发展“压舱石”。同时,我们举高擦亮“中国砂器之城”金字招牌,成立砂器办,打造砂淘街,建成电子商务物流、紫砂仓储、功能性紫砂研发“三大平台”,推动砂陶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砂器文化示范区被授予“山西省文化示范园区(工艺美术类)”称号。
二是坚持完善功能、精细管理,彰显向美而生古州魅力。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发展活力涌流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美美与共”的理念,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有力推进了“三晋门户,大美平定”建设。一方面,聚焦“宜居宜业”,打造品质县城。按照市委“阳平一体化”战略部署,整体谋划“北联中优、东西扩展”的县城布局,高标准推进4平方公里的广阳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幸福宜居广阳里,生态文教康养城”的城市新地标。同时,高标准完成雨污管网、供气管网、高压架空线入地改造30.5公里,新建中医院、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升了县城品质。另一方面,聚焦“山清水秀”,抓好生态保护。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狠抓治山、治气、治水、治城,扎实推进二氧化硫协商减排和“两河一泉域三断面”生态保护,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构建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平定新格局。
三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促,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一方面,扶植“特色农业”发展。围绕“特优精”农业发展思路,依托县内土壤富硒的资源禀赋,以富硒专业镇建设为载体,建设富硒杂粮、药茶、薯类、蜂蜜等“十二类富硒农产品”基地3.5万亩,扶持“九州香”“四通祥”“晋婆婆”“冠霖”“春味”等龙头企业11个,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富硒农业强县。同时,全力做好连翘产业富民文章,采取“种植户+合作社”“种植户+村集体”等形式,开发“翘益农”数字化连翘交易平台,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1.5万元,村均增收30余万元,推动“小连翘”成乡村振兴“大产业”。另一方面,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示范先行、长效治理,高品质谋划打造尚怡、鹊山、娘子关等20个精品示范村和南阳胜、东锁簧等20个提档升级村,逐步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2023年,我县尚怡村同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深度合作,完成了“四规合一”规划。城里街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鹊山村入选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智慧助力,打造基层治理县域样板。我县县城人口密集,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十七八万人。地狭人稠、管理难度大一直是我县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委赋予我市“数智新城”建设任务和市委有关部署,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建立阳泉社会治理研究院和数字化社会治理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建设,创新拓展“数字+党建”“数字+城管”“数字+乡村治理”“数字+社区服务”等场景应用,逐步探索形成了“县乡一体、智治融合”的县域社会治理实践路径。(作者: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