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祠,有两株周朝遗留下来的柏树,其中一株是名扬四海的周柏,另一株就是我——长龄柏。我历经了2600年的风霜雨雪,被誉为古老的守护者。
和总爱躺着的周柏不同,我乔枝高耸入云,树干粗壮有力,根部坚硬如铜铸。树干上布满岁月留下的磊砢多节的痕迹,3个成年人堪堪合围。历经千年,虽然我主枝北侧早已枯萎,但南侧却依旧苍翠茂盛,余荫仍可覆盖两个篮球场。半枯半荣让我的沧桑感外显于形,受到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喜爱。
游人每每驻足观赏,都会惊叹我枝干的奇特形态。他们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竟然蕴含了“十二生肖”的形象,更增添了我的神秘与魅力。
如今,矗立在晋祠东岳祠中的我早已长到16.6米高,拥有14.1米的冠幅和5.42米的胸围,被划为国家一级古树。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共同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岁月更迭,我见证了晋祠的兴衰变迁,更参演其中,成为晋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每一位游客的到来,期待他们听我讲述古老的故事,更期待他们在我的树荫下感受厚重历史和瑰丽文化。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书写奇妙的自然之趣。
【他的故事】 细微之处显真情
4月28日拂晓,晋祠博物馆园林部的罗茜和胡俐群提早开始对馆内珍稀古树进行巡查。
“看预警,昨天的雷暴大风天气,阵风风力达7级以上,再加上雷电,我真担心这些宝贝的安全。”看到长龄柏枯枝都安然无恙后,罗茜紧皱的眉头彻底舒展了。
晋祠博物馆内,各类古树名木形态各异,宛如历史的使者,与古老的建筑相互依偎,共同丰盈着晋祠这片土地的记忆。多年来,晋祠博物馆将这些绿色“活文物”视为珍宝,坚持全面保护、科学养护、依法管理的原则,通过无损技术检测手段,雷达探测装置,对树洞和根系进行扫描,根据扫描和土壤检测等结果,科学制定专属的保护复壮方案,全面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我们扩大树池,让它拥有更广阔的呼吸空间;增设复壮沟,帮它恢复生机;种植三叶草,提高土壤肥力,替它抑制杂草生长。”谈及对长龄柏的保护,罗茜双眼闪烁着自豪。
支撑杆的稳固作用对古树格外重要。由于长龄柏毗邻古建筑,给它做支撑杆,晋祠博物馆格外用心——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使支撑杆融入周围环境。
“过段时间,我们还要对这些支撑杆做艺术化仿真处理,让它们既能满足加固树体的功能,也能提升古树的景观效果。”说话间,罗茜已经将长龄柏低处经过细致修补与艺术化处理的树洞仔细检查了一遍。如果没有专人指引,这处与原本树体深度融合的修补很难被人发现。
“防护栏也无损,咱们去水镜台吧。”完成长龄柏的巡查后,罗茜与胡俐群又迅速赶往其他古树。她们深知,保护这些珍贵的“活化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付出100%的努力,才能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继续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更多的岁月变迁。
本报记者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