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论

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刘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民生答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既要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也要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既要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大事”,也要做好人民群众生活细微处的“身边小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民生更为“可感可及”。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制定民生政策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民声、晓民意、察民情、知民愿,了解群众的难点、政策的堵点、治理的痛点,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问题清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力而为,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努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量力而行,就是要按照“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尽力而为是负责态度,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筹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既顺应需求又考虑可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民生实事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要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把更多工作精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为群众幸福“加码”、为百姓生活“加温”,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9期

  • 第2024-04-28期

  • 第2024-04-27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 第2024-04-21期

  • 第2024-04-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