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萃

文化主体性的时代意蕴

  

叶凌

  理解和把握“文化主体性”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视角。正确认知和把握文化主体性的时代意蕴,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
  文化主体性中“文化内容之主体”意蕴。理解文化主体性,首先要明确“信什么”的问题——即文化内容层面以何为“主体”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两次相关的表述:一次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主体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次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主体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次表述,于不同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探索上的理论推进,于相同处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和内容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在新时代奔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核所在。
  文化主体性中“文化自信之主体”意蕴。文化主体性中还要明确“谁来信”的问题——即文化自信层面以何为“主体”的问题。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应该自信于自己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仅将“文化自信”列为第四个自信,还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两个论断,昭示了新时代全民“文化自信”的时代迫切性和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不断觉醒的文化自信意识和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的加持,才能以更好、更积极、更昂扬的态度和行动来坚定自我、提升能力,自觉投身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文化主体性中“领导文化之主体”意蕴。文化主体性中还要明确“要信谁”的问题——即领导文化层面以何为“主体”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上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正确道路。这百余年的历程,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一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真理;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以“两个结合”为路径,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的文化建设。因此,新时代“领导文化之主体”,一定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未来,中国共产党必须作为“领导文化之主体”,继续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2024年4月23日《新华日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9期

  • 第2024-04-28期

  • 第2024-04-27期

  • 第2024-04-26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 第2024-04-21期

  • 第2024-04-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