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强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系列部署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出明确指引。
1
坚持乘势而上
避免前紧后松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判断。
“从历史数据看,一季度经济规模占全年经济总量的22%左右。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对于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说。
但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会议分析,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会议也同时强调,“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辩证思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当前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推动已出台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进一步稳定发展预期。
“避免前紧后松”,会议的这一表述引人关注。
郭丽岩分析,经济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党中央的要求意味着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幅度,不松劲、不懈怠,持续推动各项政策协同高效发力,切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
确保有效落实
此次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
“靠前发力,就要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有效落实,就要更注重政策的实效性、增强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说。
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后,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
“既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避免相互冲突或‘合成谬误’,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会议提出,“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金李表示,当前,关键是要抓好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尤其是要锚定有效需求不足等经济发展主要困难挑战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尽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3
发展新质生产力
壮大耐心资本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要求,同时进一步释放了壮大发展新动能的鲜明信号。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认为,会议明确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更加凸显了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齐步走’,既要立足各地实际,用好自身的条件和禀赋,也要坚持产业之间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李钢说。
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备受关注。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华认为,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不可一蹴而就,金融信贷和传统的产业投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发展的需求。积极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耐心资本坚持“长期主义”,既符合产业发展特点,也有助于营造激发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
“新技术新产业不是计划出来的,是在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推动耐心资本、风险投资与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创业’,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力。”高国华说。
4
坚定不移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
此次会议释放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信号。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我国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此次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郭丽岩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认为,会议的一系列部署有助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增强市场信心。
5
持续防范化解
重点领域风险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必须守牢风险底线。此次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转型调整中。会议指出,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这表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地将继续加大力度稳定房地产融资,促进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把住房建成交付给购房人,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把责任扛起来,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积极解决住房交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据悉,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目前已完成两批“白名单”项目推送工作,项目将获得融资近万亿元。
会议还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上双向发力。一方面,各地因城施策、精准施策,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另一方面,下力气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
会议还对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此外,会议强调,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6
切实保障
和改善民生
当前,我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会议强调,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将通过支持稳岗扩岗、拓宽就业渠道、支持重点群体、强化精准服务等四方面措施,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会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好安全生产等方面作出部署。
“党中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发展薄弱环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等,这些举措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冯文猛分析,会议强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方向,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既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也有利于扩内需,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和增长动力。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