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思想和产业建设目标,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体现出鲜明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提升传统和壮大新兴相结合,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期智库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编者
打造省级文旅产业“旗舰劲旅”
丁永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在全省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对文旅康养产业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省文旅集团专业化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符合山西省比较优势。山西文旅集团坚决扛起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重任,以打造我省文旅产业“旗舰”和国内外旅游市场“劲旅”为目标,夯实文旅康养主业资源基础,树立山西文旅良好品牌形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山西文旅集团把“稳中奋进,改革创新”确立为年度工作主题,深入推进“5461”发展举措,坚持稳中奋进,奋力改革创新,做强做优省级旗舰劲旅。
把专业化改革作为总牵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山西文旅集团提升运营管理、深化本质转型、解决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重要契机,也是强筋健体的重要抓手。山西文旅集团将重点围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市场化推进整合重组、推动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等9个方面,推动功能性改革、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性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与专业化改革紧密协同、同向发力,穿透式推进,钉钉子发力,坚持问题、目标、结果“三导向”,认真研究解决沉疴顽疾等老大难系统性问题。文旅产业是个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我们要长期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长期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科学合理编制审核预算,坚持“严”字当头,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从严从紧控制经费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压减诉讼等第三方费用,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把全要素创新作为总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作出深刻阐释和重大部署,为国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文旅集团把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守正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抓好全年工作的主要方向、关键抓手,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大胆开创、勇于创新,真正使创新驱动成为文旅集团的鲜明底色。在做好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产品创新。文旅产业是一个创新和创意驱动的行业,创新和创意是文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质生产力。要瞄准差异化、发现创意点、激活创新源,努力打造文旅集团能够领先市场的新质生产力。新项目要扩大差异化,老产品要增加创意点。文旅产品是消费者直接用感官、精神进行体验的过程和结果,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这与任何其他产品都不一样。产品的差异化本质上来源于规划设计、项目运营、产品改进等全要素与众不同的创意。我们要全面梳理产品项目与市场同类型产品的差异究竟在哪,持续不断去改进,坚决避免同质化。
把有效益的项目投资作为总引擎。山西文旅集团高位谋划、量力实施标杆性主业项目,抢占发展机遇,引领市场先机,以强有力的项目支撑推动“奋进期”各项目标的实现,进而引领和带动省市产业“顶流出圈”。山西文旅集团“5461”发展举措提出“打造一个省域文旅集散中心”,建设“太原——晋中”文旅核心圈,这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规划做好太原、大同、运城”三个旅游热点门户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我们的项目要立足于圈内文旅产业互联互通互动互融,构建产业联动、交通串联、客流互送、业态互补、统筹发展新格局,力争年内起步开局、三年落地创效,全力打造我省文旅产业新高地。开发高质量的项目必须以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为导向。山西文旅集团将科学推进城区康养机构网点建设,扩大机构布点,叫响文旅集团“百善苑”社区养老品牌。持续扩大“寄宿制老年大学”社会影响,探索医养结合、文化养生养老经济和复合产业发展新模式。
把党建和企业生态建设作为总保障。山西文旅集团坚定践行全面从严治党在国企的实践要求,持续巩固提升政治、业务、文化生态,护航企业发展。一要持之以恒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品牌创建年”为主题,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二要凝心聚力营造干事创业生态。省委、省政府交给文旅集团的任务能不能落地见效,关键取决于我们干事创业的态度、速度和力度。文旅集团要最大程度激活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要素,常态化推进落实“三通道”政策,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只要符合标准、业绩突出、群众认可,集团党委就会适时研究聘任,让更多人才愿意扎根一线、奉献一线。三要久久为功践行企业文化生态。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山西文旅集团确立了“明道、开创、献予”的企业价值观,更符合企业当前生态建设的内涵和需求,更加契合广大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和工作追求,有利于推动企业化解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凝神聚力改革创新。(作者为山西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张兴毅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山西要用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两块金字招牌,紧抓数字经济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方面带来的发展机遇,聚焦“传统产业生存力、发展力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两个战略方向,充分发挥山西作为全国基础性能源主产区、战略性资源重要产地、重大国家战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价值化应用和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山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我省要结合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借鉴相关省份发展经验,聚力打造一流数字基础设施。一是科学谋划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太原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引导各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核引领、三圈协作、多区联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推进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规划布局,推动光纤网络提档升级,加速IPv6规模化部署,推进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和外网升级,实现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全覆盖。三是积极打造新型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利用现有数据中心资源,构建以太原为核心、大同—吕梁—阳泉为支撑、多地市协同发展的“1+3+N”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四是加快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速5G、北斗、ETC、车联网等技术融合,规模化布局智慧公路、智慧服务区、智慧机场、智慧轨道交通等多网融合设施。
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锚定数字经济重大创新领域,聚力攻克数字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足智能计算、半导体、碳基新材料、光伏等新兴优势产业,结合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重点解决核心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等瓶颈问题。二是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煤机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成果转化。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晋创谷·太原”建设,重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放大、企业孵化以及项目产业化发展。加速山西“智创城”迭代升级,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速数据要素流通。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数据要素聚合、流通和应用环节,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一是强化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完善人口数据库、公共信用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搭建面向公共服务、宏观决策、经济发展、产业运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业务专题库,推动全省各级政务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探索搭建全省统一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体系,推动政务数据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融合共享。二是探索数据资源流通交易。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标准规范,探索开展场景化应用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交易市场试点,加快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利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研发数据技术、开发数据产品。支持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示范,鼓励市场主体围绕普惠金融、公共资源交易、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场景,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数据增值产品和服务。
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产业“聚环成链”“聚链成群”“聚群成势”。一是聚力打造半导体产业集群。依托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大力引进补链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二是着力推进光电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上下游配套产业引进,提升装备和工艺水平,打造国家级光电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打造信创产业集群。开展信创产品替代和整体应用拓展,推动教育、医疗、能源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试点,有序推进本地信创产品的推广应用,形成行业级、区域性信创解决方案,打造国内领先的安全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能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依托“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国家级杂粮市场、山西农大杂粮研究院、山西(忻州)杂粮交易平台等载体,实现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外销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在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化应用。加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智能制造模式落地,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三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围绕生活服务、商务流通等领域行业,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生活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引导平台企业与实体企业实现跨界业务融合发展。(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高剑峰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着力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以战略规划为发展框架,持续推动能源经济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能源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工业经济的上游环节,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我省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力稳定煤炭产量,推广绿色开采技术,2023年原煤产量全国第一,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1%,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风电、光伏、氢能等各类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壮大,成功举办第七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这表明我省对于夯实国家能源基本盘的坚定态度,意味着我省传统能源在产业升级中的大幅跃升,体现了顺应可再生能源成为清洁能源增量主体的发展趋势的合理选择。要持续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序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加快形成煤电和新能源企业利益联结、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在先进储能、节能减排降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不断提升能源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夯实能源保障基础,增强我省能源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煤炭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优化升级是一件需要成本投入、但必须持续推进的大事。需要科学统筹能源安全、绿色、经济三者关系,实现能源系统最优化及成本合理稳定。煤炭企业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成果和自身改革及时消化产业升级中带来的短期成本问题,在不断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确保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完成好煤炭产业在能源革命中的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增储上产是我省从能源供给全局出发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从供给端看,必须从勘探开发、井下抽采、集输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等各个环节入手,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效率。从消费端看,在供给增加的前提下,要做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利用和完全消纳,需要从“降成本、活价格、促消费、强基础、保安全”等几方面下功夫,形成从供给到消费的合理循环,保持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韧性。
不断提升绿色低碳水平,以能源投资建设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新能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稳预期、强信心意义重大,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牵引作用。要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中煤平朔煤制烯烃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发展突破。进一步优化煤电装机结构,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能源经济的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写能源格局,也是吸引市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能源领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旦成功落地,还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拓展能源经济新路径,全面提升应对未来的战略主动性。构建新时代新型能源体系是能源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在能源供给侧,应坚持开源与开发同步推进。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在我省均有比较丰富的资源赋存,是我省能源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形成多能互补格局的“潜力点”,也是提升电网高效协同水平、跻身新型电力系统未来赛道的“支撑点”。要坚持因地制宜,提升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扎实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要加大智慧能源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创新。(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我们要聚焦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目标任务,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
新质生产力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陈旧路径,突出强调创新主导作用,涉及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必须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支撑,要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更优质的产品,更广泛的适用领域。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革命性的科技催生新的质态,要有明确的产业形态支撑。新质生产力要满足战略攻防需求。既要满足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也要能够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优势和胜势。
深刻认识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主动识变科学应变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3008亿元。从体育产业形态结构来看,分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其中体育服务业占比约为70%。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属于传统生产力范畴,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少,还需要加大与制造业、人工智能、信息产业的融合度。
未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深刻变革。一是新型的体育器材设备将层出不穷。新材料、新工艺、AI技术等将在体育制造业中广泛运用,涌现出一批可穿戴设备、智能运动器材等丰富多元的创新智能产品。二是体育运动形态将会发生重大转变。体育赛事、健身培训、场馆服务等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呈现出全新模式。如线上体育赛事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参赛选手跨地域同场竞技,线上培训可实现健身教练与数以万计的在线人群同步运动。智能计时记分、智能营养监测等也将给体育产业带来更高品质、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更高安全性的服务项目,释放更多有效需求。三是体育健康管理将成为强劲的增长点。生物技术的发展将给体育健康带来广泛应用场景,更符合人体需求的营养补剂和治疗药物,更加科学有效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更加精准分析健身人群出现伤病的规律特点,为科学健身、健康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四是体育场馆将面临全新改变。智慧体育赛事活动将不再受限于传统体育场馆,体育场馆必须进行智慧化升级,打造更具体验感、参与感、沉浸感的体育消费新场景。五是体育从业者素质将大幅提升。各种全新的体育产品、模式、业态必然要求从业者具有更高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并敢于在体育领域大胆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方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体育产业,更好发挥体育多元价值
华舰集团作为省属重点国企,业务范围覆盖体育全产业链,始终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我们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适度超前,在体育科技、人工智能、健康管理、低空经济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新质生产力在体育产业的应用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构建智慧便捷体育健身公益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线上预约、在线导览、扫码入场、在线支付、智能监控等功能,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建设“精品体育消费地图”,实现全省体育消费场景实时更新、消费者一键获取;建设数字户外运动场景,谋划“环晋步道”等数字体育项目,实现在线实时竞赛参赛,提供全时段、高品质赛事活动服务;加快谋划推进省体育场、省体育馆等地理位置优越、人口消费聚集、周边辐射带动力强的老旧场馆升级改造,打造文体商智慧体育服务综合体,塑造城市新地标;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进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在线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等便民利民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绿色、便捷、智慧的居民健身新场景,让老百姓就近就便享受体育运动和健康追求。
构建智慧融合发展产业示范引领体系。推动“体育+”融合发展,谋划举办“环山西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等一批自主品牌赛事。承办演唱会,更好引流促消费;大力研发智能健康餐厨机器人,打造华舰品牌智能产品;运用生物科技推进健康管理,针对特定人群研发新的康复治疗方案;大力发展智慧体育项目,瞄准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提出智能化、智慧化的华舰办赛方案;发展体育传媒,掌握和研发传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华舰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等各场景领域,不断扩大华舰的影响力。
构建智慧多元通航产业丰富应用体系。聚焦通航示范省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通航产业领域投资力度,加快谋划尧城机场航空体育休闲运动小镇项目;大力推进智能无人机应用,引进高技术人才,与前沿企业深度合作,把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等大胆运用到低空业务中,培育通航应用新场景。(作者为华舰体育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