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主力矿井中,塔山矿是建矿时间相对较短的生产企业。与传统煤企相比,无论在拥有煤炭资源上,还是在运行体制、管理机制上,都有着自身的优势。矿井从2009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始,已连续15年保持年产千万吨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并在智能化建设水平及装备、工艺、工效、成本、单产、单进等多项技术指标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面对优势,塔山矿领导班子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特别是面对今年晋能控股集团提出“深化提升年”行动,如何在人力成本上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实现提质增效,将是个重大考验。
为此,塔山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围绕“增收入、降成本、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工作主线,在推行全面预算、强化煤质管理、废旧利用等方面做文章,坚持大账、小账一起算,深挖企业不同区域、环节等方面的效益增长点,全方位堵塞管理漏洞,有力推动经营管控水平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源头上降本增效
今年年初,塔山矿在认真测算全年各项指标、深入分析成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坚持上下联动的方式,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堵塞经营漏洞,让企业增效添益。他们将确定的指标分解到月份、季度,做到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单月预算有效衔接,同时制定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每月对各单位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和考核,实时监督各单位各类费用支出和生产成本控制,逐步构建全员参与、全时段控制、全面考核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实行全面预算以来,我们将成本管控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不仅各类资金的使用、材料、配件、电费等可变成本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同时会务费、办公用品等非生产费用支出也实行定额管理,做到了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预计今年全矿生产性成本将同比降低3%,非生产性成本同比降低5%。”塔山矿财务部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塔山矿坚持“自己能干自己干”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升人员配置效率。对于无法自身承接的工程,优先考虑集团内部企业,并合理整合项目分类,充分发挥业务结算付款迅速的优势,尽可能在引进内部企业的环节上建立竞争机制,通过方案设计对比,项目报价让利,质量服务承诺等方面择优、录优,有效降低费用支出。
此外,借助大数据、5G通信等先进技术,塔山矿率先在集团公司投入使用了产量平衡时空预警系统、无轨胶轮车智能调度系统、安全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和井下皮带、泵房、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矿井主井皮带、井下变电所等12个场所均已实现有人巡视、无人值守。按照“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快了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水平建设步伐,引进了集掘进、支护、除尘于一体的“九臂掘锚一体机”,使掘、锚、护三道工序能够快速转换,掘进每循环工序减少一半,每循环用时缩短1小时,迎头用工减少近一半,人工效率提高40%,做到了效率、效益的双提升。
努力使原煤变精煤,以煤质换煤量
“对于塔山矿来说,精煤产率提高1%,就意味着多增加几千万元的收入,所以我们努力使原煤变精煤,以煤质换煤量。”塔山矿煤质部部长贾明告诉记者。
按照“一面一策”的原则,塔山矿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不断优化放煤工艺,经过反复论证,将“分段间隔多级一次放煤法”进一步优化为根据煤层厚度对应实施“单架间隔放煤工艺”“单架间隔双轮放煤工艺”和“单架间隔双轮放煤工艺+单轮顺序放煤工艺组合”等放煤法,达到“应放尽放、煤尽矸留”的效果。优化后,原煤回收率达到78.41%,比规定回采率提高了3.41个百分点。同时,通过控制源头煤质,以及洗选工艺优化,精煤产率达到67.8%,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矸石产出率降低7.3个百分点,日均排矸减少6689吨,实现了原煤回收率、精煤产率和矸石产出率的“两高一降”。
加大煤炭洗选过程的管理力度,塔山矿通过严格控制重介分选密度,将洗选矸石发热量控制在800大卡以内,最大程度降低原煤洗耗,保证原煤洗选“吃干榨净”。并利用粗煤泥分流改造,在保证商品煤质量达标前提下,使原有粗煤泥流向中煤系统调整为改道精煤系统中,做到“粗粮细作”,进一步提高了精煤回收率。计划对原煤排矸系统引进智能干选设备,提高+150mm矸石排矸精度和效率,减少矸石含煤率;同时对入洗原煤进行直接筛分处理改造,达到精煤降水不降质,进一步提高精煤产率,实现煤质增收。
作为煤质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塔山矿严把“检车、装车、平车、计量、验收”五大关口,储装运系统按时按质保障装车质量,确保了出矿精煤质量车车合格,实现了用户零投诉,满意反馈百分百。同时,紧盯全年外运任务目标,把任务计划分解到每天每个班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了24小时昼夜畅通外运。
过硬的质量是市场制胜的法宝。塔山矿坚持“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从煤炭生产、洗选、运输、港口反馈等各个环节入手,不断强化煤质管控,有力促进了矿井整体效益的提升。以加强采制样化验管理工作为抓手,严格执行采制化操作规程,分别在井下综采工作面、地面运输、精煤装车等地点,进行全方位采样。对商品煤自动采样机全程运行情况实时跟踪观察,及时处理由于湿粘煤堵塞造成采样机停机漏采现象的发生。对每日到港精煤化验数据进行跟踪,及时掌握精煤发热量和港口需求情况,迅速与矿对接关注每批商品煤到港质量反馈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质量,按需生产,并针对特殊情况到港煤垛位只能人工采样时的采样误差,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及时采取二次采样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小人为影响因素,减少了计量差异。同时对地销煤出矿检验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煤质检测确认,减少煤质纠纷,确保企业煤质效益。
井筒告别锅炉时代,大做余热利用文章
走进塔山矿一盘区风井工业广场监控室,LED大屏上显示着“井筒温度10℃,室内温度26℃”,然而整个广场却看不到锅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该矿投入运行的余热综合利用供热系统,这也标志着塔山矿风井工业广场告别锅炉,正式迈入了清洁低碳、智能高效的供暖新时代。
井口和井筒天冷时容易结冰影响通风,威胁井下安全生产,以往都是通过锅炉对井筒加热,不仅能耗高,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气,使用成本很高。为此,塔山矿在回风井口上方安装了28台深焓乏风取热机组,内置双级取热装置,可以提取回风井筒乏风气体-15℃至10℃之间的热量,并将提取的热量通过5台直冷式乏风热泵机组和16台井口加热机组升温传送,向井口房输送约20℃热风,从而实现井口保温防冻。
余热综合利用供热系统将乏风余热有效利用,保证井底温度保持在2℃以上,彻底消除了井筒由于结冰造成的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为工业广场清洁供暖提供了解决方案。
“我们对厂区内的13台空压机全部安装了余热回收机组,通过将空压机的机油热量进行有效收集利用,使单机供热能力达到245kW,日常可形成供热能力1715kW,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广场供热负荷需求。同时,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提高产气量10%—15%,降低空压机工作温度,减少故障率,使空压机维修成本大大降低,使用寿命较改装前会延长5—8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该矿综合管理区区长张慧杰解释道。
据了解,余热综合利用供热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气排放等环保问题,运行费用仅相当于传统锅炉的三分之一,每年还可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切实做到了节能减排、减员增效。
另外,塔山矿还利用塔山发电公司余热资源,建设了煤泥干燥车间,不仅实现了煤泥的全部回收,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不消耗水,干燥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还可以输送至洗煤厂循环再利用,有效提高了相关资源的利用率。
在塔山矿的日常生产中,类似节能增效的场景还有很多。坚持大账、小账都要算,已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由“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的强力引擎。
本报记者贺锴 李学林 本报通讯员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