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面向万米深海应用的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CTD)完成深海比测试验,最大布放深度达7180.4米。多项海试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其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该仪器由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中北大学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薛晨阳团队历时两年自主研发。在此次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航次中,该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搭乘“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9次下潜作业,覆盖印度爪哇海沟附近海域深度3000—7000余米。
温盐深传感仪器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3个基本量变化,据此可计算海水声速和密度等,是海洋调查的关键基础仪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国内使用的各类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与集成仪器中,国外品牌占比达到90%以上。该仪器研发获得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支持,由厦门大学和中北大学团队联合攻关。得益于我国微纳加工技术长足进展,团队采用近年最新的工艺方法与生产条件,确保从敏感器件设计、制备工艺到封装测试技术全部自研,实现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
薛晨阳,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可以上天、可以下海的传感与测试技术研究”,团队研发系列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别人一天上两个班,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我们团队一天上三个班,上午+下午+晚上,每天晚饭后,我们都要加2个小时以上的班。”正是这样多年的耕耘与奋斗,薛晨阳的科研之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出版专著1部,在AP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多篇,他引300多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研制的高灵敏、小体积、低成本仿生矢量水听器是我国最早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微纳矢量水声传感器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海洋、医疗等领域,拓展了微纳技术在水声传感领域的应用。另外还研制出微集成红外气体传感器、MEMS步进衰减器、微纳能源采集器、无线无源微传感监测系统。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