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3年度“中国好书”揭晓,共有44种图书入选,包括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8种、人文社科类7种、文学艺术类13种、科普生活类5种、少儿类9种。希望出版社图书《慈江雨》光荣入列,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图书。
“中国好书”是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评选活动,“中国好书”推选分为月度榜单和年度榜单两类,上榜图书为新近出版的优秀中文原创图书,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年儿童五大类,旨在“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那么,《慈江雨》缘何能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本好书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单明醒了,喜鹊吵醒的。窗帘有道缝隙,阳光映照在他白净的脸上。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白了好,水灵,显得斯文。可是他想变黑,让皮肤放出高粱色的光……”慢节奏叙事,充满小品文意蕴,少年单明就这样缓缓来到了读者眼前。单明是《慈江雨》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抗美援朝期间,朝鲜慈江道华侨小学教师流失,朝鲜政府请求支援100名小学教师。16岁的佳木斯师范学校学生单明,加入支教小分队慈江道小组,入朝任教。在战火硝烟中,他带领孩子们学习知识、锻炼身体、以歌舞慰问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乐观向上成长……如春雨般润泽着华侨儿童的身心。多少年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慈江雨》独辟蹊径,以少年的视角讲述了一段真实却鲜为人知的支教援朝故事。这是一段历史纪念馆里没有、战争实录文献里也没有的故事,但却是作者马三枣的老师于善明的亲身经历。
作家马三枣喜爱艺术与儿童,愿为孩子们在故事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铺一条通往明亮远方的花香小径。其作品曾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读友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作品大赛金奖等。短篇小说《鸟衔落花》入选《百年百篇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文丛》。2022年,希望出版社编辑张晓晴向他发起邀约,希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合作推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马三枣早就想写一写于善明老师的故事,“对声势浩大的战争来说,支教故事也许真的不算什么,但是一滴滴水汇成大海,一颗颗星闪耀成银河,平凡的事情更值得书写。”双方沟通顺利,可谓一拍即合。
“一部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离不开好的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抓好了,作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慈江雨》能突破宏大叙事类选题,另辟蹊径,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观照重大主题,可以说打开了一个新的少儿主题出版思路。”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从选题这个角度对该作品的成功原因做了解读。
这部作品以小切口的儿童视角,还原了烽火岁月中少年与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境遇,在潜移默化中,向儿童读者传递关于战争的反思和生命的信念。对此,马三枣表示:“我写老师的这段往事,是在铭记历史,更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生命是立体的,有长度,更有厚度。长度是一个人活了多少年,厚度是做了些什么,创造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世界小,文学大;人生短,艺术长。他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努力让自己的小说也能拥有厚度。这厚度,不是页码,而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意蕴,愿这意蕴化作蒙蒙烟雨,润泽童心。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剖析:《慈江雨》表现出一种很新颖的战争书写中的美学风范。作品不是单纯战争创伤的重现,而是铺展了以单明为代表的一群少年以及百姓群体在战争时代所绽放出来的生命意义。这样的双重主题使作品更加厚重,更有质感。作者还运用童话式的手法进行了艺术创新,为很多自然物赋予生命,他们像精灵一样,是人物心灵的影射,写法巧妙。
《慈江雨》出版后,社会反响热烈,获得不少荣誉,入选中国全民阅读网好书推荐书目、2023年度晋版好书、“微笑彩虹”公益书单(第三季)、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同时也得到了诸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认为:《慈江雨》用一种新的微现实表达,把历史远景变得清晰可见,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好作品。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表示:《慈江雨》通过书写在朝鲜支教的少年老师与华侨孩子们的故事,歌颂抗美援朝战争中平凡人的事迹,唱响英雄的赞歌。作品题材新颖、视角独特。
一本好书的“炼成”,其源头在于作家,但同样离不开团队合作。正如作者马三枣所言:如果说《慈江雨》是一棵树,那么,这是出版社与作者共同孕育的一棵希望之树。的确,从独具匠心的选题策划、精打细磨的编校过程到最终的全力推广,在该书的出版过程中,希望出版社可谓全力以赴。
在与编辑张晓晴沟通的几个月后,马三枣完成了几经修改的书稿。在张晓晴看来,“马老师的书写果然令人惊喜”——血肉丰满的人物塑造、真实饱满的细节、节制而沉着从容的叙事、凝练诗化的语言、温暖的人性关怀等,感染人心。但审慎起见,三审之外,出版社又找多位专家进行了审读,经过4次打磨,书稿最终达到了理想状态。之后的装帧设计也颇费心力,对书中描写场景反复考证、封面设计几番推倒重来……最终,《慈江雨》以它彼时所能达成的理想模样面世了。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营销宣传活动。先是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慈江雨》有声版,截至目前,点击收听量已达100万次。接着在太原召开“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暨《慈江雨》新书分享会”,对作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解读。2023年年底,该社又在沈阳市岸英小学和丹东市白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举办了“读英雄故事,做先锋少年——《慈江雨》新书捐赠暨文学分享”活动。这两个学校,前者有英雄中队——岸英中队和岸英文化纪念馆,是一所承继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红色基因小学,后者位于鸭绿江畔,地处抗美援朝的出征地。两场活动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
其实,这些年来,希望出版社在少儿主题出版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力,推出了多部精品力作。自“中国好书”首次评选以来,11年中,共有8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月榜:2014年6月《少年的荣耀》、2015年12月《小城流年》、2017年12月《老土豆》、2018年9月《南方的牧歌》、2022年4月《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2022年7月《我的爸爸妈妈》、2023年7月《游过月亮河》、2023年11月《慈江雨》。有两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六一专榜:《金珠玛米小扎西》和《我的爸爸妈妈》。《少年的荣耀》《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分别入选2014年度、2022年度“中国好书”。
据希望出版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总编辑王琦介绍,在少儿主题出版探索的过程中,希望出版社把“红色·军旅”作为重要着力点,这样的定位与山西深厚的革命历史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希望出版社总结自身传统与优势之后的主动选择。《慈江雨》关注到民族精神传承主题,填补了该社抗美援朝战争儿童文学出版的空白。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拓展与创新值得深入探讨。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罗向东认为,在这个方面,希望出版社与《慈江雨》开了一个很好的路。他说:“期待山西的作家能够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将自己的语言合理儿童化,激发创作动力,把儿童文学创作当成事业来看待,练好内功,多出精品,把主题出版打造得更加扎实。”而这也是读者共同的心愿,希望在“中国好书”榜单上看到更多晋版图书的身影。
本报记者李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