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运城盐湖:厚植生态底色 彰显时代价值

  • 《宋韵·南风歌》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上演。周明飞摄

  • 运城七彩盐湖景区全面提升改造项目。

  • 运城七彩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观,犹如大地调色板,美不胜收。

  • 施工人员正在对盐湖堤埝进行除险加固作业。

  • 市民在运城盐湖七彩步道骑行健身。

  •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盐湖生态治理、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转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牢记嘱托、笃行不怠,一年来,运城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做好“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让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充分彰显。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省牢记嘱托,按照“全域规划、突出重点”推进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扎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规模开展科学绿化行动,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黄河永续造福中华民族作出山西贡献。
      政策体系为先,提升绿色担当。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启动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科学绿化为基,扩大绿色增量。坚持把黄河流域作为林草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整合布局国家“双重”和省级黄河流域等国省工程,高标准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立足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重点加强“七河”的水源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以推动沁源花坡草原、沁水示范牧场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为牵引,修复改良草原,全省十大最美草原有8个分布在流域内,成为我省草原生态休闲旅游地。
      坚守底线为本,巩固绿色存量。严格执行《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黄河流域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纳入立法保护。出台《山西省禁牧轮牧休牧条例》,沿黄4市率先出台封禁保护地方性法规,依法化解林牧矛盾巩固国土绿化成果。推动《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山西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正式颁布施行,临汾市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晋升国家重要湿地,实现我省国家重要湿地“零”的突破。
      发展产业为要,促进绿色增收。聚焦“东药材、西干果”布局,积极推进干果经济林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支柱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效益稳步提升。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发挥林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不断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张丽媛

      万木并秀、波光旖旎,时有飞鸟掠过。初夏的运城盐湖,宛若一块七彩玛瑙镶嵌在中条山下。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对盐湖保护、开发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运城牢记嘱托,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手笔起势,高起点实施,做好“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让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充分彰显。
      山水共融、绿色宜居、产业兴旺……如今,这块“七彩玛瑙”正在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乐章。

    生态作笔
    勾勒七彩盐湖崭新画卷

      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一池湖水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密码。
      潮涌盐湖,奋楫逐浪。近年来,运城盐湖结束了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无机盐开发史,“退盐还湖”“还湖于民”。从“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工业基地”到知名旅游度假区,从昔日“脏乱差”到而今“城市会客厅”,千年盐湖正变身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盐湖考察时殷殷嘱托。
      切切期盼,时时于心,前行之路,豁然开朗。
      一年来,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运城加大盐湖区域污水治理力度,开展“净湖行动”;拆违治乱,清理盐湖内外垃圾;修复堤埝、清淤畦块、治理水系;推进十里北坡美化修复、南山荒滩荒坡绿化……多场攻坚战在230平方公里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区里密集打响。
      随着生态修复治理的深入,盐湖的自然湿地风貌逐渐恢复,截污防洪能力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非水即绿”正成为盐湖区域的新景致。
      “生态向好鸟先知,百鸟翔集的美景是对盐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最好证明!”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党组书记李雪琴说,如今,至少有200种鸟类在盐湖“安营扎寨”。
      初夏,漫步盐湖七彩步道,或见市民慢跑骑行、健身锻炼,或见游客观水赏景。芳草萋萋、水鸟频现的盐湖正成为市民拥抱自然的诗意栖息地。

    项目为基
    奏响文旅融合多彩乐章

      今年“五一”期间,运城跨湖大道006号路灯成为打卡点,被称为“盐湖拍照最出片的地方”。画面中,一条蔓延至天际的跨湖大道将斑斓的盐湖、苍翠的条山、整洁的城市串联起来,山水相依、人城相融,构图浑然天成。而在盐湖,无论是依湖取势的池神庙、雄伟的古禁墙,还是复古范儿十足的工业遗址、热闹的盬街,都让人流连忘返。
      依托千年盐湖以及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运城市正在全力打造集绿色、人文、康养于一体的河东池盐文化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光转向美丽而富有魔力的盐湖。
      每当夜幕降临,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大型实景演出《宋韵·南风歌》带领游客零距离体味盐湖的“前世今生”。宋韵悠悠、南风曛曛,盬盐为脉、文化为引,有料又有趣,一经推出,迅速“出圈”。
      移步盐湖,占地164亩的七彩盐湖景区全面提升改造项目进入尾声,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死海漂浮、黑泥养生等精品旅游项目,还能感受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步产盐法的神奇魅力。
      如果拉远视角俯瞰,将会看到总投资额达280亿元,涵盖了七彩步道建设、环盐湖古村落打造等66个项目,围绕盐湖铺展开来,一场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华彩乐章正在浩渺烟波中奋力奏响。
      恢复“绿脉”,挖掘“文脉”,汇集“人脉”。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运城获评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二名,而盐湖成为每一位来运城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全域共治
    筑牢黄河绿色生态屏障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运城盐湖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黄河生态大保护大治理范围。去年以来,运城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在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的同时,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总牵引,启动实施总投资6223.36亿元、涉及1191个项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峨嵋岭“五条绿色走廊”建设,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一泓清水入黄河”系列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几字弯”最后一拐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汾河、涑水河、伍姓湖水质持续向好;今年前两个月,运城10个国考断面水体优良比例为90%;盐湖清理垃圾14.5万方,淤泥44万方;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上升米数位列全省第一……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全线贯通,串联起一座座美丽乡村、一个个万亩特优农产品基地、一处处人文自然景观。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运城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今年4月20日,“飞驰黄河·多彩河东”2024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在运城成功举办。骑手们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逐水而行,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民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大河东去,不舍昼夜,奋斗脚步,永不停歇。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东大地,日日新,又日新。

      本报记者周明飞

    特写1
    挖掘盐文化
    盬盐古韵咏新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五一”期间,伴随着上古歌谣的回响,《宋韵·南风歌》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上演,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垦畦浇晒”五步产盐法、虞坂千年运盐古道、盐法改革……一幕幕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河东盐池4600余年的开采史和文明史,把盬盐春秋的画卷带到了今天。截至目前,《宋韵·南风歌》已演出超过60场,观看人数达2.5万余人。恢弘大气的“南风歌”让这座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盐运之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盐池是国之大宝,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片132平方公里的水域深藏着华夏文明的“源与魂”。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池盐文化,运城市委宣传部、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运城市盐文化研究会等部门追本溯源,共同挖掘其丰富内涵。
      运城市文联倾心编纂《千年盐湖》系列丛书,由30余名盐文化研究者,历经6次研讨,确定了生态地理卷、历史人物卷、文献艺文卷等五卷本,以百万字的厚重笔触记录盐湖故事;
      运城市盐保中心完成对盐湖周边47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工作,并整理唐朝至今578位盐官、38个盐商家族以及池盐产、运、销等盐湖历史文化资料……盐文化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运城市盐文化研究会先后两次集结专家学者开展“盐文化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晋豫陕三地18个地区,行程达2750多公里,通过探寻盐历史遗迹、收集盐历史传说、整理盐历史民俗,从各种文字记载中找寻盐文化的蛛丝马迹,为运城盐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从“南风歌”回荡岸畔、“万里行”精益求精,到运城市聚焦盐文化的传承,盬盐古韵再咏新声。这一静卧在河东大地上的潋滟银泊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同饮黄河水、共食河东盐”的文化认同再次激活,让盐湖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充分彰显。

    郭正

    特写2
    合力大攻关
    探索开发新模式

      5月7日,阳光倾洒,鸭子池面波光粼粼,微风带着初夏的温煦,轻轻拂过盐畦。山西大学谢树莲教授正带领科研团队采集水样,检测当前气候条件下不同盐畦的盐度含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据了解,山西大学科研团队将在今年进行一系列实地调查采样,同步完成运城盐湖植被调查、土壤采样与监测分析、水环境检测结果等分项报告,并对盐湖土壤修复及开发保护提出相关建议,实现科研成果的转换利用。
      盐湖是天然的实验室、大自然的信息库,也是一个科研资源宝库。从2021年开始,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先后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开展了盐湖环境科学钻探项目和微生物、大气气溶胶、古环境与古气候、七彩盐湖因素分析等多项科学研究。
      2023年6月,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在运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一方面,研究院组建了嗜盐微生物、盐文化、盐化工等10个科研团队,共承担74项盐湖相关科研项目,其中有6项国家级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另一方面,研究院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10项研究课题,包括盐生生物优质抗逆基因资源挖掘及应用、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开发利用等,集合了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西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参与攻关,加强了盐湖科研的力量。
      在运城学院嗜盐微生物资源利用实验室里,超低温冰箱中静静躺着上千份来自盐湖的微生物样本。王卓博士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团队通过精细的纯培养分离技术,发现15株新菌种。这项研究对盐湖中分离出来的菌种加以培养,再投放到盐湖里面,使盐湖的各个物种之间达到平衡,极大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做好盐湖生态环境科学实验室建设和成果转化,为保护盐湖、推动盐湖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持续提升生态价值和功能,把盐湖变成绿色‘聚宝盆’,让盐湖更好地造福于人民。”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关妍表示。

    郭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闫鑫摄
    本版责编:李江
    版式/制图:刘铁军 路彦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