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紧扣群众需求 厚植文明底色

——临县城庄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近年来,临县城庄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改善社会风气的关键行动,创新实施“1234”举措:确立一个操作规程,推行婚丧两卡(“恭祝卡”与“慰问卡”),实施事前报备、上门引导及检查三项管理,关注脱贫、低保及易搬户三类重点人群,把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文明祭祀四个重点,以此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建章立制 确保有章可依

  城庄镇地处城乡接合部,辖18个行政村、2个移民安置区和1个农村社区,共14797户37104人。由于外来务工和易地移民群体人员叠加,面对多样习俗,破除陈规陋习,非一时之功,需从建章立制“破题”。
  聚焦天价彩礼、豪华丧葬等问题,城庄镇引导各村(社区)本着文明节俭、减轻群众负担、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配套的原则,推广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率达100%,立起群众普遍接受的规矩。
  对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标准及礼俗作出具体规范,鼓励各村(社区)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鼓励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防止攀比浪费。
  “红事标准正席10菜两汤,酒限30元一瓶,每桌不超过两瓶,烟限10元一盒,每桌不超过两盒。饭菜价格每桌不超500元,本村乡亲随礼最高不超100元。”湫水柏林苑社区党委书记王雁介绍,白事提倡每人一碗菜,不摆桌席,“各村都有定好符合实际的标准。”
  据了解,城庄镇各村(社区)均建有红白理事会,并建立明确职责和章程,完善红白事登记台账。“村里谁家办事,理事会派总管、乡贤上门发放婚事‘恭祝卡’或丧事‘慰问卡’,提醒不大操大办,办好受群众欢迎的宴事。”王雁说。

强化宣教 培育文明理念

  推动移风易俗从“他治”到“自律”,由政府主导到群众自愿,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是关键。
  城庄镇将移风易俗政策规定、好人好事改编成临县秧歌、道情剧、小品、三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手机微信群、快手、抖音、农村大喇叭等形式宣传,村规民约及《追思会操作规程》等宣传资料会送到事主手中。三年来全镇向新媒体推送500余次,张挂刊播标语200余条,发放主题挂图2600张、口袋书1500本、倡议书3000余份。
  针对35.8%的动态监测的脱贫户、低保户、易地搬迁户重点人群,对其婚丧嫁娶采取必要约束性措施和引导帮助,坚持杜绝大操大办问题发生。在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移风易俗文明户45户,让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不吹打,不放炮,不搭建灵棚,不游街转村,整个丧事流程节省费用近2/3。”村民苗春明为母亲简办丧事被评为文明户。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镇868名党员干部全部签订《城庄镇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做好亲属和身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和先进代表成立志愿服务队,有针对性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主动提供婚丧服务,自觉做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

创新作为 力求务实管用

  有效解决群众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必须将群众现实感受与培育文明理念相结合,才能实现成风化俗的目标。
  阳宇会村“00后”小伙李鑫的婚礼,由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郭利利当婚事总管。一场婚礼既办得热闹体面,又符合移风易俗政策,当事人很满意。“每家办事,我们都会上门服务,不攀比、不铺张,既省钱、又有面。”郭利利透露,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现在不少家庭办婚事出现零彩礼和不要车、不要房,将“改口费”“离母钱”用于为老人购买养老保险或缴纳孝心基金。
  “喜事和丧事都要求简办,村民们慢慢都接受了这种新风气。”郭利利说,凡是符合移风易俗要求的丧事,村“两委”班子、理事会成员都会上门举办追思会。“控制丧事规模,简化治丧程序,压缩治丧时间,提倡2天内办理完毕,反对出大殡、办长丧,严禁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借机敛财。”
  据不完全统计,城庄镇共举办追思会320余场次,减少低俗表演、鼓乐扰民等260次,群众减少支出200余万元。
  除婚丧事宜外,城庄镇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如需操办,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仅此一项就为每个家庭省下近一半的人情开支。”许多村民表示。

本报记者燕中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