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曲县举办第二十五期“首邑大讲堂”双提升培训,本次培训覆盖全县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这是该县扎实做好党员队伍体系化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近年来,阳曲县把体系化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走深走实的有力抓手,通过“四个三”工作法,不断筑牢党的领导和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严把“三个关口”,精准化发展党员
把牢入口关。突出政治标准,实施发展党员政审前置制度,制定并落实政治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把动机不纯的坚决挡在门外。加大在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和新产业、新业态、新群体等领域发展党员的力度,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抓好过程关。制定并实施《阳曲县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的规范要求,对发展党员工作中的5个步骤25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并将纪实结果作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有效防止和杜绝发展党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推行《阳曲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培养管理办法(试行)》,从改善结构和促进作用发挥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积分。
疏通出口关。严格执行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常态化开展排查整顿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2020年9月至今,全县共排查出违规违纪问题党员119名,其中9名被清理出党员队伍,确保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练好“三个基本功”,系统化教育党员
练好“全覆盖”培训“基本功”。“首邑大讲堂”通过征集授课内容,去年靶向开展专题培训20余场,有效覆盖全县党员干部3万余人次。压茬推进“基层党员进党校”普遍轮训工作,通过“送学上门”“线上送学”等形式,针对性做好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等重点群体的学习教育,确保“铸魂”路上不落一人。
练好党性修养“基本功”。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由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到村任职大学生等群体自编自导自演,打造了《寻梦支前》《阳曲娘亲》等8节满含“家乡味道”的“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有效提升全县党员党性修养。
练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功”。通过建立县级统筹安排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委(党组)议事决策会议记录本、支部工作档案、主题党日记录本等一系列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举措,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做好“三项管理”,精细化管理党员
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归属。实行流动党员台账式管理,对流动到市域外的320名党员下发流动党员证,切实做到“家底清”。对流动到县域内的1000名农村党员,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设立14个“流动党员驿站”就近“托管”,确保每名流动党员都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抓牢流动管理“风筝线”。紧盯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学习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引导流动党员讲见闻、谈技术、话发展,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红黄榜”管理让农村党员有活力。推行农村党员“红黄榜”积分管理办法,党支部将积分结果划分为三类,一类党员用“红榜”公示表扬,三类党员用“黄榜”公示提醒,对“黄榜”党员推行“1+1”帮包制度,奖惩并举、双向激励。全县4389名农村(社区)党员全部纳入“红黄榜”积分制管理,党员活力进一步迸发。
“关爱+约束”管理让老党员有位更有为。做好党内关怀和相关纪念活动,注重仪式感,连续三年对在党50年的老党员进行表彰,同时加强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营造和谐民风等工作中发挥“余热”。
抓实“三个载体”,常态化发挥作用
深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在全县选树“身边好榜样”260名,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凝心学习榜样、聚力争做榜样。
扎实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评价”活动。去年起,阳曲县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常态化进社区(村)“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评价”活动。推行“五同工作法”(小区党组织同建、党组织阵地同管、小区要事同办、小区环境同治、治理效果同评),机关党员干部评先选优、职务调整征求社区(村)意见。全县103个县直机关党组织、1854名党员深入社区(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4次、解决问题347件。
认真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健全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机制,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教育引导其在护林防火、防汛救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中展现党员作为。全县共设立先锋岗1341个、党员责任区319个,7555名党员承诺践诺,在跑腿帮办中实现群众“微心愿”。
丁园 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