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创新

【新观察】挖掘数字经济“金矿” 打造东数西算支点

——走进秦淮数据灵丘基地

  •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1期项目整体运行稳定,配套资源完善,总体运营健康度很高。

  •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ECC监控室中,工作人员正实时监测数据中心各项指标,保障数据中心7×24小时稳定运行。

  • 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所有设备进行极限压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后续业务的正常运行。 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   身处数字时代,从科学计算、图像处理,到智慧交通、医疗保健,算力逐渐像水、电一样,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说数字经济是一座“看不见的金矿”,数据中心就是挖“金矿”的“铲子”。据测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就可以平均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而数据中心,正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交付速度也越来越快,行业内影响力越来越强,这里正在成为东数西算节点城市的重要支点
      点赞、转发、评论,我们稀松平常的“一键三连”;“618”“双11”“双12”,千万网络用户丝滑“剁手”的卡点交易,背后都是数据中心在“负重前行”。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是第一家落户大同的数据中心企业,项目总规划建设13期,预计总投资350亿元,全部建成后,IT总容量将超过500MW,可承载服务器超100万台,成为亚太乃至全球规模第一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新基建园区。“从2019年到现在,整个园区的机柜容量增长了近8倍,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交付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秦淮数据集团系统架构总监李瑞雅介绍,目前基地的单栋机房容量可以达到50兆瓦以上,相当于500万台电脑同时运行。
      走进秦淮数据灵丘基地,可以看到该基地上架的服务器机柜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秦淮数据集团产品规划和研发总监王舜介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这对数据中心的算力及制冷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园区扩建过程中将原动环监控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整合成一体化监控系统,并集成安防、消防等系统,高效适配不同算力场景。此外,制冷设备引入AI技术实现智能监控、智能预测,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客户会提出更高的功率密度要求,国家也对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更新的技术手段,我们的建筑模型、制冷系统、配电系统一路都在迭代升级,也带动我们的合作伙伴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据李瑞雅介绍,秦淮数据灵丘基地已使用磁悬浮相变、冷板液冷等各类冷却系统超过1000套,而这部分设备只是整个园区硬件设施的冰山一角。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6个月,创造数据中心行业纪录。据统计,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占到总成本的25%,冷却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设备购置占42%左右,这背后,牵动的是装备制造、电力、软件、通信等多个领域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上游供应商。扩建过程中,带动了华为-UPS电力模块空调等上游基础设施供应商落地灵丘,也在下游为多家科技巨头企业提供运营服务。
      与此同时,在用电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秦淮数据主动担当积极自建220kV变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满足新增项目供电需求的同时,减轻了当地用电压力。
      践行零碳主义,以更长期的视角和更聚焦、更专业的能力,探索绿色能源和数字产业的融合路径
      中国“双碳”目标和“数字中国”规划的提出,使中国数据中心建设面临更为严苛的绿色要求。为此,秦淮数据集团秉承全生命周期零碳理念,在绿色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形成秦淮数据减碳路径,助力传统数据中心向大规模、高算力、高弹性、低碳排、智能化转变。为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基地主动从5期开始采用预制化建筑体系,目前已完成5、7、8期预制化建筑,同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降低30%—50%能耗。所选用的主要设备均满足国家一级能效。
      数据中心是用电大户,也是公认的高载能行业。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约2700亿千瓦时,超过2座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一般来说,电力成本要占数据中心总支出成本的一半以上,在50%—70%之间。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行业的平均PUE在1.5左右,我们是国家新型数据中心,这个门槛的PUE是1.3,而我们园区的年均PUE达到了1.19,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园区一年的耗电量在16亿千瓦时左右,PUE每降低0.1,可以节省的耗电量是1.15亿千瓦时,节省的费用在数千万元。”据秦淮数据灵丘基地运维负责人段卫东介绍。基地电力模块由1.0发展到3.0,朝着高效性、节能性、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照明产生的耗电量微乎其微,要想降低PUE,还须让冷却设备少用电。基地由房间级冷却迭代到机柜级冷却,满足了客户功率密度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近端冷却减少了空调输送能耗,从而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段卫东告诉记者:“服务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及时散热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有风冷、液冷、水冷三种主要的冷却方式,在我们园区相互配合,都有使用。基地在极致能效的目标指引下,开发了复合蒸发冷却、近端大风墙等新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功率密度风冷场景的应用需求。”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的主要冷却方式是“风冷”,玄冰磁悬浮相变冷却系统是所有风冷设备当中“最靓的仔”。据磁悬浮相变冷却技术人员介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对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套系统融合了磁悬浮、薄板风墙等多种创新技术,解决了大模型下高发热量的难题。”同时,这套系统在架构设计上采用了分布式冗余部署,这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段卫东说:“从7期开始,磁悬浮相变冷却系统已经在我们园区大规模运用,它和冷板液冷结合,把能效发挥到了极致,这套系统的年均PUE能达到1.14,效果非常好。”
      作为国内最早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秦淮数据中心针对不同的功率密度和建筑形式,在侧面送风、顶部送风、建筑送回风气流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索。运营阶段结合天气条件和运行工况,灵活控制开启策略,达到最大程度的节能效果。在这个数字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秦淮数据坚持以更长期的视角和更聚焦、更专业的能力,探索绿色能源和数字产业的融合路径。
      放下原有思维,勇敢地去拥抱不确定性,把数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优势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从2019年开始交付到现在已经具备500MW+供电能力、300MW+算力负载,为大同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全力支持大同抢抓数字经济和能源革命新赛道,助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澎湃新动能。这背后,是秦淮数据技术团队上百次的头脑风暴,更是创新团队迎难而上,不断突破自我的成果。
      克莱门特集团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监郝凤云评价道:“秦淮数据拥有非常强的技术实力,他们是非常专业的,可以说玄冰磁悬浮相变冷却系统是我们和秦淮共同研发和创新的结果。”
      “为了确保整个产品的稳定和安全,我们做了20多个工况的严格测试。测试期间,两个团队加班加点,一起讨论,每天都要到凌晨一点才能完成。我记得当时为了讨论一个测试方法,我们出差去机场一路上大概40分钟,一直在讨论,司机调侃我们这个电话打得太长了,最终产品的测试结果非常出色,节能效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王舜在总结冷却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时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讨不来的,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载体,更需要你追我赶,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灵丘基地创新团队在一棒接一棒的创新接力赛中,实现了“定点爆破”。
      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丘基地的荆棘拓荒路充满挑战,但他们能够放下原有思维,勇敢地去拥抱不确定性。正如郝凤云所言:“可以说,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就跟不上行业变化的需求,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我们目前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一劳永逸的通用款产品,截至目前,我们所服务的多家数据中心,他们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数字‘底座’和‘大脑’,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数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优势,稳定、绿色、高质量地将电力转化为优质算力,为数字经济提供源源不竭的普惠服务。”

    霍雪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9期

    • 第2024-05-18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