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萃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已成为各地区各部门抓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推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力引领保障新征程蹄疾步稳。本期文萃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释,以飨读者。

——编者

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表征、原因与防治
娄源功 钟晴

  政府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家治理产生重大影响,丰富了治理手段、提升了治理效能,推动国家治理朝着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个别地方实践中,出现了数字形式主义等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变形走样的问题。防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如果基层技术治理偏离正常轨道,则可能引发一些数字治理怪象。结合当前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过程和实践,基层数字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数字治理技术工具泛化。数字技术工具赋能基层治理的同时,应当受到基层治理的规范和约束,这种规范和约束就体现为对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以确保工具和应用情景相匹配。也就是说,技术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一旦脱离基层实践场景和任务属性,尤其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则不可避免会导致数字治理技术工具使用泛化。
  数字治理过程过度留痕。留痕的原本旨向在于通过保存书面材料,以备考核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但在信息技术便利性、可计量性、清晰化等特征的加持下,以数据和算法为技术驱动的数字治理,通过程序性、可操作性、易记录性的规则体系和技术手段,加大了基层政府利用数字技术过度留痕的可能性。
  数字治理效能不明显。如果数字治理没有实质增加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则会异化为冰冷的程序性处理工具。个别基层政务服务平台虽然结办数量不断增加,但却未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治理效能不足。
  数字治理考核负担较重。一方面,应肯定数字技术在填报各类数据表格、记录工作动态、了解治理实践方面的突出优势。记录、整合基层治理各项数据指标,为建设数字中国打下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基层政府投入过多精力制作重复性的表格数据以应对考核,没有将其作为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和治理效能的依据,那么往往不会产生实质治理成效。
  数字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应从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属性出发,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多维度综合分析基层数字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
  技术治理工具理性与公共价值目标的错位。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基层治理和任务场域都需要引入并使用数字治理技术,如果脱离公共利益和人民需求的价值取向,将难以避免地出现数字治理工具应用泛化而治理效能不足的数字形式主义困境。为此,基层数字治理应当以公共价值为指引,将价值理念融入数字治理全过程,使工具手段和目标指向相统一,实现技术向善。
  “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问题。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多采取“以项目为依托,以部门为主体”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数据相互割裂和不通,形成“数据烟囱”和“数据丛林”。同时,由于录入标准、采集重点、录入部门、录入时间的不同,会形成数据编码多样、分散化分布的数据单元。而直接负责搜集、汇总并上报的基层干部也将面临多头重复和数据无效生产等形式主义困境。卸下“指尖”之负,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善做加法,应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数字政府建设并不等同于政府对数字技术的简单运用。应当坚持系统思维,从理念、组织、制度层面系统发力,防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使数字技术手段与价值目标相统一。具体来说:一是强化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对数字治理在公共价值取向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更加注重数字治理的实质内容,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避免对数字技术工具的过度依赖和追求,防止削弱基层治理本身的公共价值取向。二是促使数字治理技术工具与基层治理场域相匹配。作为工具手段,数字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并非没有条件限制。脱离具体工作场域和任务情景,数字技术工具不仅不会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反而会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因此,数字技术工具的开发利用不能泛化,应当与基层治理场域相匹配。
  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和容错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绩效考核在于通过全面、客观的数据资料衡量和反馈工作开展情况,为后续奖惩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个别地方数字形式主义的产生与不科学、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密切相关。为此,一方面,要建立“预防——评价——监督”全过程考核机制,把数字治理行为纳入制度规范,推动网络政务服务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和公开化;另一方面,为避免虚假无效的数字形式主义行为,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并将服务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使基层治理“秩序”和“活力”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容错纠错机制。一方面,把是否取得实际成效作为基层干部的重要考核标准,当干部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时,应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容错标准,避免滥用数字技术。
  打破数据壁垒,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首先,加强对数字治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保护数据安全。将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主,不应强制基层干部参与脱离实际工作内容的线上活动,如打卡接龙、转发、点赞等。其次,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优势,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最后,全面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据2024年《人民论坛》第8期)

为基层减负 为群众服务 为发展赋能
常言

  不久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有“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现象。类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穿针引线人”,本身就不容易。倘若“针”上线头过多、过杂、过乱,又绷得太紧,基层干部难免疲于应付,最终只能通过各种手段糊弄。有基层干部直言,很多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官僚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累死人”。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期待经营主体能较快增长本无可厚非,但考核指标必须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科学有效设定。倘若搞“拍脑袋”“一刀切”,甚至为了所谓政绩好看搞摊派,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举一反三,上级部门在制定目标、采取举措时,应再多些实地调研,多倾听基层意见;多些冗余空间,考虑地方实际,少些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求;多些帮扶指导,明确发展重点,少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多些政策支持,帮助解决问题,少些层层加码的急功近利;多些“怎么办”的细则办法,为工作提供抓手,少些只要结果的生硬通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工作往实里做,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为群众服务,为发展赋能。
  进一步讲,更好激发市场活力,不能只关注数字,关键是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上下功夫。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新设立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服务;推行简易注销,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把惠企利民的务实举措做到位,为经营活动夯基筑台、保驾护航,就能激活市场“一池春水”,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据2024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摒除形式主义 减轻基层负担
殷佳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基层负担是表象问题,根源还在于形式主义。要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与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更好地激励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创新干事,有力保障新征程蹄疾步稳。
  树牢为民服务思想。基层工作是最贴近群众、最深入群众的岗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广大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为人民福祉而奋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政策多深入群众听取想法和建议,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可能性,扎实做好日常调研和“回头看”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不适宜的政策;执行政策多学习领悟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和重点,坚持基本原则不变,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情况灵活恰当处理,让好政策真真正正落地见效、切切实实惠及最大多数人,赢得老百姓口碑。
  强化求真务实意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保障工作效果的关键。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以求真的态度端思正行、以求是的作风真抓实干,坚决杜绝多头发文、层层开会、重复报文报表等现象,做到日常工作删繁就简,抓好“牛鼻子”,不空谈大话、套话,多要真实数据、务实做法,有实实在在的“干货”,挤不出一点水分。要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等现象,多看“院里”“厂里”“田里”,少看或不看“宣传栏”“示范点”,真正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扎下身子,用好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等方式,在基层一线听真声音、挖真问题、找真药方,为群众解决好“关键小事”,坚决不做劳民伤财的无用功。
  营造良好干事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坚持自身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保障,是扫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路径。要匡正用人导向,将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提拔使用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优秀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要厘清职责关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承担着各项职责、事项的执行和落实,如果权责界限不清晰不明了,基层干部就很容易变成“背锅者”“接盘侠”,必须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要完善容错机制,破除“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谬论,杜绝“凑数式”问责,主动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创新思维方式、摆脱路径依赖,真正放开手脚去干事,切实解决基层的“陈年旧账”“疑难杂症”。(据2024年4月26日人民网)

整治形式主义 激励担当作为
李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基层减负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这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连续6年专门部署推动的重要工作。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过去令基层干部叫苦不迭、束手束脚的形式主义问题大大减少。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一些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新情况新动向仍在滋生。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韧劲,紧紧扭住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力度深入纠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为基层减压赋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些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为基层减负就要着力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等问题,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要加强权责清单管理,确定基层该承担的工作范围、职责事项,让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有明确的依据和预期,避免因职责过重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整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现实表明,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表现,必须精准发现、靶向纠治。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基层实际,找准找实所在地区的问题和症结,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调研扎堆、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等问题。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要坚决纠治,领导机关要带头改、带头治,涉及多个上级部门的还要同题共答,坚决防止“上级生病、基层吃药”。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强化警示震慑,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解决深层次问题、健全长效机制,既为干部减负,又为实干赋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同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制度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既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动真碰硬、真抓实干。要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针对普遍发生的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强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着力堵塞制度漏洞。要从党性觉悟上找根源,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正政绩观异化、权力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要把为基层减负与激励担当作为结合起来,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落细“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推进容错纠错,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据2024年4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王瑜 徐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精文减会让“文会山海”变“实干热土”。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实际工作中,精简文件简报,严控发文数量、文件篇幅,力争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发有用的文,确保开会、发文聚焦发展“实”问题、解决基层“真”难题。同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层层套开”会议,做到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并召开,砍掉不必要的会议,用“短会”“短话”取代“长会”“套话”。用精文减会的减负措施给予基层更多工作空间,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科学统筹让“繁复考核”变“精准考核”。科学合理考核是对基层工作的检验和督促,但“上面千条线”的诸多部门考核落脚到基层一线就容易产生“多头考核”。做好基层减负工作,要科学设置考核,用“综合考核”替代“多头考核”,对“规定动作”精准考核,“创新动作”有效加分。同时,因地因时制定考核指标,清理重复、无意义指标,让考核“接地气”“有效力”。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手脚从“填不完的数据、理不完的细则、写不完的总结”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访村进组,解决来自“群众考官”的疑难问题。
  优化调研让“扎堆过场”变“按需深研”。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调研需求实事求是确定调研内容,优选课题深入调研。在充分肯定先进典型、深入调研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聚焦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深耕深研,让“先进典型”集中精力创新发展,让欠发达地区振奋起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减少调研形式主义,减轻基层接待负担,用基层干部的“轻装上阵”带动基层发展的“振翅高飞”。(据2024年5月7日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9期

  • 第2024-05-18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