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让电动自行车充电更安全便捷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日益增多,充电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飞线”充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小区的整洁美观,而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有效预防和遏制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尊重居民意愿,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和停放场所建设。
  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的存在,固然有个人安全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的因素,更有公共充电设施短缺等客观原因。充电需求摆在居民面前,但一些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多、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没有或者不足,有的居民只好选择冒风险上楼入户充电。因此,一方面,需要从源头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严查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私自拆改装电瓶的违规行为,把好产品质量关,以及加大对违规充电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应加快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步伐,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痛点”。
  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是一项小工程,却关乎大民生。在既有住宅小区内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并非易事,事关政府、居民、物业等多方面,涉及居民意见、投资建设、选址设计、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应鼓励和支持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在小区合理规划充电桩、电动自行车车棚的布局,要注重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提供多样化的充电方式、简化的操作流程、平价电费等。充电设施要与居民住宅保持安全距离,需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安装摄像头、消防报警、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在发生爆燃事故时,能够及时扑灭火灾。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唯有服务保障到位了,居民才会积极配合。过去,不少小区在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管理方面,主要通过业主反映或是小区物业张贴宣传画报、进行防火巡查并劝阻。如今,扫码就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自动识别不同车辆的功率后精准“送”电,超时会自动断电防止“过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正成为“社区新基建”。只有服务更贴心,群众才会更放心。一些小区给电梯安装智能识别系统,一旦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便会触发语音警报,有的还带有“梯控”功能,监测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后,会自动停运,真正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手段相结合,让安全成为制度,融于日常。
  硬件是基础,治理是根本。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社区、群众、物业多方努力,做到精细治理、疏堵结合,创新升级治理方式,才能更好堵住漏洞,最大程度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王立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9期

  • 第2024-05-18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