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盂县苌池镇熬子坡村如往常一样,静谧中不失生动,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村里的屋顶光伏设备,为并网发电做最后的准备。熬子坡村是盂县首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村之一,屋顶光伏项目由苌池镇和山西宁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盂县近年来不断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供给体系,大力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让全县能源发展踏“绿”而行。目前,盂县新能源装机规模近140万千瓦,占比突破41%,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快速转变。
在光伏发电方面,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7.2万千瓦,总投资约2.5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达到10万千瓦,可直接或间接安排2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能为农民带来600余万元的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入150万元。
去年以来,盂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了14家企业入围盂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名单。以“乡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让闲置屋顶“活”起来,让群众享受到了“阳光福利”。目前,整乡镇屋顶光伏项目已建设安装1.6万千瓦光伏设备,并网发电9560千瓦。其中盂县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规模为4963.96千瓦,共涉及6个乡镇59个行政村,内有脱贫村30个,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盂县是产煤大县,拥有煤田面积325平方公里,批准动用地质储量13.43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随着煤炭资源与日俱减,县委、县政府也努力破解煤炭资源依赖思想和惯性思维,调结构、转方式,推动能源产业清洁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新能源支柱产业多元化初具雏形。粤电西烟风电场二期、国能光伏项目与三峡一期、二期光伏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整县”屋顶光伏项目首创阳泉市柔性支架施工典范。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建设中,盂县整乡镇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开发采用“公司+村镇+农户”模式,为乡镇引入光伏产业公司。按照整体布局,盂县能源局严格按照程序筛选了14家光伏企业,分别与全县13个乡镇签订协议,利用村集体和村民屋顶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式、收益分配、施工计划后才可开工,充分保障了村民利益。公司租赁村集体或村民的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设备发电,既盘活了闲置屋顶资源,又可以有效增加居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企业和村民共赢。
为了避免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光伏贷”跑路、伪劣产品引发纠纷、无序恶意竞争等乱象,让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各方利益,盂县制定了《盂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由政府出面选择有资质、信得过的企业,以乡镇为单元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同时,盂县还从项目备案、实施、并网、运维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光伏产业有序发展。
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兼顾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按照测算,盂县各乡镇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利用村集体及村民屋顶面积约50万平方米,预计安装17万块光伏板,年均发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年均等效减少标煤消耗5.65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5万吨。盂县苌池镇藏山村柏石、熬子坡村是全县首批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的村,柏石安装3户68.4千瓦光伏设备、熬子坡村安装4户130千瓦光伏设备,两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后,将成为全市首批“零碳乡村”。通过低碳乡村带动效应,盂县将在全域推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绿色共富新模式。
“我们采取以租赁农户及村集体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为主导的工商业分布式模式,发电后统一输出并入国家电网,公司以每度电0.332元的价格和电网结算,在屋顶每安装一块光伏板,全周期预计给付900元租金,增加了居民和村集体收入。”阳泉澳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鹿伟说。
李学林 王羽卓 梁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