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届联合国大会6月7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议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并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也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见证了中国携手各国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互鉴的最新努力。
“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去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
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更好地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繁荣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一年多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呼应。
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提出决议后,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联署、支持该决议。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众望所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拉莫斯表示,跨文化对话是相互理解、合作和建立信任的一种手段。而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正是一个“挖掘对话潜力的机会”,它能够“跨越差异建立桥梁”,从而提供解决所有挑战的手段。
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与珍视,与习近平主席10年前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阐述的文明观一脉相承:“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0年过去,习近平主席演讲中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过时,甚至更具现实意义。”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在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那次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推动文明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理念,对当下至关重要”,她说,“文明互鉴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将在这方面为世界作出很多贡献”。
“人类前行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新时代以来,从主场外交、国事访问到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一次又一次向世界阐释中国的文明观,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促进文明对话交流的中国倡议,亲力亲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阐明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告诉记者,从雅典到北京,他多次同习近平主席就人类文明展开对话,在思想交流中深感共鸣。在他看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阐明的理念,世界文明应当在不同文明的合作与对话之中不断丰富完善,各国携手加强文明对话才能有益于和平与团结。“如果世界各国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前行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帕夫洛普洛斯说。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文明对话”
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主席的声声话语,蕴含着如何用文明对话之钥破解时代困境的答案。
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做文明对话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将世界文明百花园建设得更加繁盛多彩、生机盎然。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