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华北和黄淮旱情快速发展。正值“三夏”关键期,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各地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正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中央气象台15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自6月7日发布高温预警以来,中央气象台已经是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5—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记者从河北省气象台获悉,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河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江波表示,近期河北受高压脊控制,暖气团强盛,天空云量较少,在晴空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了高温发展。
河南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三级应急响应和抗旱气象服务保障四级应急响应。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肖瑶表示,河南省今年首轮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不仅持续时间长,升温迅速,而且太阳辐射强烈,湿度小。所以对公众来说,干热炙烤的体感更加明显。
内蒙古、山东等地也是晴热少雨。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6%~74%。6月以来截至6月13日,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7.8%。
国家防总已针对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水利部把针对河南、河北2省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连续召开会议,对夏种墒情不足的地区,及时会同水利部门做好应急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并利用好大功率水泵、打井机、移动浇灌设备等抗旱物资储备,增加抗旱水源,提高出苗质量。河北多地电力部门也选派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设备、线路进行巡视、检修,以免机井出现故障影响浇水顺利进行。
在山东旱情较为突出的沂蒙地区,开闸调水、清渠架泵、节水灌溉……找水抗旱保夏播、保作物的场景时常可见。
临沂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加大水源统筹调度力度,实施大中小水库及河道梯级供水,全力保障农业抗旱灌溉用水。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文占平表示,农牧厅在已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印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组织各地开展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及早落实防灾措施。农牧厅组织了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抗旱,并提前调剂调运补改种作物所需种子等农资,调试好农机具,人、机、物随时处于待播状态,开展抢播抢种,还联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土壤墒情监测。
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此次旱情应对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夏播后,山东省临沂市各县区充分利用灌溉设施,加大抗旱保灌能力,目前已投入机井、泵站8600余处,灌溉80余万亩。
相关链接
三大流域控制性水库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
记者14日从水利部了解到,为应对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控制性水库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保障下游受旱地区用水需求。
自14日20时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将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由12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500立方米每秒,支持保障黄河中下游应急抗旱供水。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