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本期文萃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以飨读者。
——编者
系统推进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范周 李思雨
近年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文旅业态不断创新。在政策引领、市场驱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初现,发展趋势逐渐明朗,文旅产业数字化已经进入基础性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新阶段。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科技转化,重点关注人才培养、营商环境、数据安全等问题,系统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各项工作。
坚持科学规划,落实“先立后破”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下,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坚持大局意识,基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锚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需求,使产业发展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一要基于产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统筹协调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与进程。要从实际出发,将亟需解决的小问题与产业转型的大方向有机结合,平衡好市场创新实践与规则标准制定之间的节奏,坚持科学规划,完善产业标准,激发市场积极性。二要准确把握“立”与“破”的关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基调。其中,“先立后破”为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发展模式更迭指明了方向。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落实“先立后破”的思想,以技术新动能带动传统动能,以数字新业态带动传统业态,以数字化为手段,拉动文旅产业整体发展。
促进科技转化,拉动实用性开发。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AI技术及其在细分领域的应用正对各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在其他新技术出现之前,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开源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仍将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技术支撑和重要动力。加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实用性产品开发、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已经成为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必行之举。一方面,科技转化要与生产需求相协调。当前,AIGC已经在内容创作和决策领域崭露头角,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AIGC强大的内容处理能力,也让我们对AIGC能够独立完成策划、评估、调整等类型更加多元的工作充满期待。因此,在促进科技转化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维范式,大胆创新,谨慎执行,以逐步过渡的方式,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科技转化要与消费需求相匹配。近年来,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取得突破性成果公布后,率先引起消费市场的关注和变革。这不仅说明数字产品在消费市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更凸显出当前消费市场对实用性科技产品的迫切需求。因此,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旅市场走势和游客消费需求,并深入挖掘潜在需求,助力文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队伍。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已经难以胜任与科技研发、应用紧密相关的新工作需求。而在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学科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人才,也难以满足当前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要以数字化、智慧化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对标市场对从业者多元化、品质化的新需求。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与市场需求对接,与实际情况结合。打通学科建设,在保障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鼓励灵活选课,加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多元发展。二是将高校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解决专业就业率低与人才缺口大两方面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入手,调整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统筹考量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培养符合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同步推进高校学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教育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在网络慕课内容日渐充盈、课程质量逐渐提高、市场认可度不断增长的利好条件下,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建设,做好协调规划和数字化管理。
规范数据管理,保障数字信息安全。数据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中的新兴资产。文旅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加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文旅产业急需解决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安全两方面的问题。在数据采集统计方面,首先要根据产业分类,梳理有用数据和可用数据,进一步统一数据采集的精度、维度等相关标准,实现数据的横向可比、纵向可加。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要在保留原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比较分析。在数据安全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一方面,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运行数据,也会涉及大量游客个人信息数据。因此,要尽快明确数据资产的使用规范和底线。另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必须尽快解决AIGC内容的确权和侵权问题。要尽快明确对AIGC内容的管理办法,维护数据安全,筑起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保护屏障。(据《国家治理》2024年第9期)
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金准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旅游业发展更需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旅游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中国拥有14多亿人口规模,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旅游业要以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为出发点,坚持发展优先,一方面通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扩大旅游就业群体、推动旅游创新创业、带动从业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丰富优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战略性定位,发挥综合功能推动实现旅游强国目标。不仅仅从经济功能出发去发展产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突出特点。在我国,旅游业被赋予从经济到社会到文化到民生的多重战略定位。旅游业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五方面的功能,分别对应了旅游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明功能、文化功能和交往功能。要坚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定位,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等优势,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
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国旅游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对质和量、广度和深度的更高需求,这需要旅游业具有更强的调度资源、转化产品、转换结构和提升效率的能力。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均衡、不充分、高负荷、多限制等问题,亟待依托改革开放来破题。在旅游业发展背景、形势、定位和主要任务均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功能、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主要要依靠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进一步改革开放。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担负旅游业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符号内涵,打造更多具有沉浸体验感、互动感强的旅游消费场景,把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依托,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能力,通过“文旅+科技”“文旅+体育”“文旅+交通”“文旅+农业”等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构筑更具生命力的发展土壤,积蓄活力和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深入推进,要进一步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构建通过旅游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机制。
坚持开放合作,增进交流互鉴。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同时系统性地清理阻碍出入境旅游发展的堵点,建立更强大的国际旅游产业链。(据2024年6月2日《光明日报》)
供需两端发力促文旅消费
原野
最近一个时期,一系列文旅产业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智慧旅游等文旅产业新业态列入鼓励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政策的有力推动及落实,促进了我国文旅消费供需两端发力,并不断提质扩容。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文旅新业态日趋丰富,文旅产品品质提升;文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文化体验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等新业态正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不过,文旅消费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还不够明显;面对多元化需求,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需有不平衡的情况;文旅项目内容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乏有效市场营销策略;等等。基于此,要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尽快补齐文旅消费供给短板,多角度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要下好“先手棋”,强化政策统筹,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加大对文旅产业基础设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作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标准化建设,为文旅高水平融合提供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文旅消费需求。出台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持续激发文旅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对文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相关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政策执行效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做强做大文旅“蛋糕”。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要加快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品化的产品和服务。要通过产业的有机融合,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文旅与工业、农业等领域跨界融合。探索“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培育近山亲水、赛事、演艺、夜间、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场景。创新配置释放文旅产业的优势潜力,充分整合和创新运用文旅资源,着力打通文旅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延伸“文旅+”产业链,突出特色创新供给,营造专属的文旅标签,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加速释放文旅消费需求,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让游客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发放文旅惠民券,扩大文旅产品的优质供给,关注并满足不同群体的文旅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文旅市场信用体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品质,有效承接旅游流量,让游客玩得舒心、开心;持续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不断解锁新玩法、玩出新花样,打造多元文旅产品体系,推动文旅消费“留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努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据2024年5月27日《经济日报》)
发展邮轮产业 提升文旅消费
赵玉峰
伴随着内河、沿海、日韩等传统航线全面复航,东南亚等新航线的开发,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回升。近日,邮轮旅游迎来新利好:自5月15日起,我国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可从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据邮轮游艇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国际邮轮首次停靠中国港口,拉开了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序幕。随着邮轮旅游市场的扩大,我国邮轮旅游产业链逐渐建立并完善。设计建造方面,“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30多个航次,第二艘大型邮轮4月进入总装阶段,将于2026年年底之前命名交付。运营服务方面,华夏国际邮轮公司成立并落户上海,上海宝山各类邮轮相关企业总数达上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邮轮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度假的需求也不断升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包含国内邮轮、国际邮轮在内的邮轮游预订量同比大增445%;今年一季度,国际邮轮中外旅客运输量已超19万人次,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
我国邮轮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带动效应不可小觑。自2016年开始,中国便超越德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充足的潜在客源使中国成为国际邮轮公司竞相争夺的市场。以邮轮渗透率看,2020年前我国邮轮渗透率只有0.15%,如果渗透率提高到1%,保守估计我国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到1400万人次,相当于2023年全球邮轮客运量的一半。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可撬动制造、建筑、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仅以邮轮建造为例,大型邮轮造价超过10亿美元,配套供应链涉及100多家战略供应商、8000多家专业供应商,涵盖近120类成套设备、约2500万个零部件,单艘邮轮建造吸收劳动力超过1000万工时。
推动邮轮旅游焕发新活力,须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预测,2024年全球邮轮游客预计达3413万人次,2028年达4027万人次。我国虽有大陆岸线长、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等经济地缘优势,但要在全球邮轮经济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还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增强竞争力。深化邮轮旅游结构性改革、推动邮轮产业链不断延伸,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丰富产品供给,全面融入全球邮轮旅游分工合作格局。
一方面,不断营造更加友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对标国际邮轮营运模式,适当放宽邮轮进口及营运年限;针对国内各邮轮口岸所在地市出台进口邮轮船舶零关税、免征增值税,邮轮运营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邮轮港口自持邮轮,打破港多船少的局面,形成母港、访问港航线常态化布局等。总之,通过构建多层级、多地市的联动体系,为我国邮轮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邮轮产业生态。加大邮轮港口和企业扶持力度,尝试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进一步打通口岸、港口、地方政府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邮轮业务数据标准化、一次申报信息共享,提升邮轮港口群的联动服务功能。推动国际货柜转运常态化,发展邮轮船供“全球采购、集中配送”模式,支持国内优质产品参与邮轮船供,建设国际邮轮补给中心。构建邮轮职业教育平台,强化邮轮人才培养建设。
同时,持续丰富邮轮旅游产品航线。探索开通多元化国际邮轮航线,探索将邮轮作为“漂浮酒店”的创新运营模式,探索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地航线试点。鼓励南北区域邮轮母港联动,加强与长江等内河及沿海游轮市场的衔接,形成层级丰富、特色鲜明的邮轮航线体系。引导和鼓励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行业企业积极对接本土邮轮运营需求,创新发展邮轮文化产品。不断丰富邮轮产品选择,优化邮轮旅游消费环境,让邮轮为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注入更多活力。(据202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
向“新”出发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赖舒豪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把握“新”科技、集聚“新”人才、拓展“新”思路,不断推动旅游业向“新”出发,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新篇章。
以“新”科技为关键点,提质增效激发无限潜力。推动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核心支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旅游产品迭代升级和服务推陈出新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智慧旅游等已从概念变为现实。广大旅游工作者要积极拥抱新科技,提升新质效,赋能新发展,将前沿科技与旅游产业全链条进行有机融合,拓宽旅游消费新场景,提供旅游服务新体验,挖掘旅游发展新潜力。
以“新”人才为发力点,“引育留用”集聚无限希望。人才备,则事业兴,集聚一支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人才引进上,要出台旅游人才专项政策目录,积极搭建干事舞台,做实做优人才生态,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在人才培育上,要建立与旅游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系统对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管理上,要注重人才和产业的灵活适配,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同时加强相关技能和政策培训,做好“引、育、留、用”全流程文章。
以“新”思路为落脚点,融合发展催生无限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广大旅游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可能路径,同步拓展文旅深度融合之外文体旅等融合发展新思路。要立足地方实际,打造出更贴近百姓生活、更长产业链条和更具带动作用的产业融合体,为激发高效能的旅游新质生产力催生无限可能。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意气风发,让我们从“新”出发,向“新”而行,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2024年5月20日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