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你身边,讲述大马士革玫瑰的故事,它蕴藏了所有芳馥的过往。”
叙利亚近代诗人尼扎尔·卡巴尼曾用深情的笔触如此表达对大马士革玫瑰的钟情。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秉着对大马士革玫瑰的喜爱将其写入剧作《第十二夜》中。
“在我眼中,大马士革玫瑰象征叙利亚民族与文化的传承,即便饱经风霜与战火。”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种植玫瑰的穆罕默德·阿巴斯告诉记者。
马拉哈镇是大马士革玫瑰的故乡,这里的农户世世代代照料着这片孕育芳香的土壤。2019年,当地的大马士革玫瑰相关习俗和手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下正值马拉哈镇玫瑰采摘季。随风摇曳的玫红色花朵连片装点着花田,在苍黄的沙土上绽放出靓丽生机。置身花田中,香气盈鼻,馥郁围绕间又闻蜂鸣阵阵。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阿巴斯说。他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着自己的花田,但战乱差点将他的心血葬送。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马拉哈镇被武装组织控制长达两年,阿巴斯的玫瑰花田损毁严重,几近荒废。虽然家园收复后,阿巴斯倾注了全部心血抢救他的花田,但现在他的玫瑰花田面积仍不到战乱前的一半。
阿巴斯回忆道,叙利亚内战前很多外国客商向他订购大马士革玫瑰制品,甚至进口玫瑰种子,但在美国制裁之下,目前已没有外商问津。现在他生产的玫瑰制品主要面向本地市场,包括玫瑰纯露、果酱、糖浆和面霜等产品。
一睹久负盛名的大马士革玫瑰是记者到叙工作后的期待之一,但直到今年五六月采摘季,都没有在首都大马士革寻到它的“芳容”,也鲜见经营相关玫瑰制品的店铺。冠以城之名的花,却在战火与制裁的打击下蜷缩在边缘开放,令人深感痛惜。
不过,阿巴斯相信,千百年来大马士革玫瑰无惧风雨,一直生长于斯,当前的苦难总有终时,大马士革玫瑰一定会“再度盛放”。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