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电气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近年来全国地方电气产业战略布局不断推进。西安市电力装备产业以绿色化、成套化、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形成“三区一基地”电力装备发展中心。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已形成输变电、光电、风电、配电、民用机电和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南京市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形成了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六大环节的全产业链。
省政协委员、长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华建议,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我省电气产业链数字化水平。
山西制造业近年来稳步提升,电气产业发展逐步转强,并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售电侧改革、发用电计划放开、现货市场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太原市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约有200家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达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但我省电气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短板。
全省电气行业在编程、计算、云、数据中心等接入设施领域的传统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在数字电网、需求侧响应、能源数据安全性等新兴领域储备相对不足;核心技术专业人才以及企业智能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才短缺。
陈光华委员建议,强力提高我省电气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推进全省电气行业云平台建设,推动全行业上云、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力争每年完成2个数字化智能化电气产品研发生产,每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1家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1个以上。省内定期评选“电气工程师”,实施灵活引才机制,加速集聚一批工程师、程序员和设计师。积极与中国电气协会、国内电科院等知名院校多方合作,创办电气产业应用技术类大学,为全省电气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邓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