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白仁村,红色的党建文化墙醒目在前,通往家户的柏油路平坦蜿蜒,白墙红瓦的院落整洁有序。在群山包裹中,这个小山村显得格外美丽。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该县数得着的贫困村。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山西地厚建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白世斌。多年来,白世斌和他的企业深度参与了和顺县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建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助力一批村庄和个人脱困奋进,走上富裕路。白世斌先后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十大孝星”“山西省十大诚信建设使者”“山西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坚定信念跟党走
今年71岁的白世斌出生在白仁村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因为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而是父母的善举对他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村委会主任6年、党支部书记8年。打他记事起,就能感觉到父亲作为村里仅有的几名党员之一,总是先人后己,担当奉献。
1963年夏季的一个晚上,一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了和顺县,松烟镇多个村庄被淹,白世斌所在的白仁村也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
“那年我11周岁,只记得村里人心惶惶。父亲带着党员们,组织村里家家户户往村后面的山上集中安置,一直忙到后半夜。安置好全村最后一户人家,父亲才回过头来安顿自己的家人。”白世斌回忆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最终确保了全村在这场洪涝灾害中无一人出事。
“共产党员是什么?是飘扬的旗、是挺立的树、是老百姓的主心骨。”那一夜,白世斌久久未眠,立志要做像父亲一样的共产党员。
白世斌成年后,白手起家,成立了水暖安装队。凭着干事创业的冲劲,白世斌不但成了县里的“万元户”,还被授予县劳动模范。在1985年6月18日,白世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幼时入党梦。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1992年,白世斌成立了安装公司,2012年发展为山西地厚建安集团有限公司。他富而思源,始终没有忘记感念党恩、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在帮扶家乡白仁村的过程中,白世斌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了厕所,铺设了下水管网,建成了文化广场,硬化了入村道路;高质量修缮了村内文物,聘请专业队伍完成了古牌楼、六角亭、涌泉寺修缮;高水平进行环境打造,绿化彩化净化结合,组建卫生队常态管护,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倡导乡风文明。
如今的白仁村,旧貌换新颜,村内移步皆景。大家能够看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被充分激活。村中农家乐、生态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了和顺县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结对帮扶富乡村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前些年许多农民依然保持着“种几亩玉米、看天吃饭”的传统农耕习惯,有些人用尽力气,也甩不掉穷困的帽子。看在眼里的白世斌,决定为乡亲们拔除“穷根”。
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结对帮扶松烟镇的白仁村、灰调曲村、马坊乡寺头村、牛川乡化南沟村等,把产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不断调整优化帮扶措施,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从“输血”到“造血”,从“漫灌”到“滴灌”,从扶贫到扶志,逐一将这些村庄扶助成了全县依托产业翻身的明星村。
马坊乡寺头村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庄之一。白世斌承接帮扶工作后,自己的企业正处于经营困难期,但他不怕困难、不提要求,一头扎到寺头村,筹措资金170万元,为寺头村建成牛棚22个,带动该村户均养牛15头;通过建设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120多亩,并持续给予所用良种、农机、肥料的补贴,促进寺头村100多户农民人均年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
以“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坚韧,白世斌久久为功振兴乡村。他的企业主要从事工程建设,白世斌就主动与当地专业合作社合作,在道路建设、河道清淤、土方开挖及卫生管护等工程项目中,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先后提供工作岗位6000余个。
2018年,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和顺县启动县级易地搬迁工程,涉及全县41个村庄的整体搬迁。白世斌迎难而上,带领地厚建安集团主动承担了共计3.5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在资金紧、工期短、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白世斌先行垫付资金,最大限度地调集集团力量作业,一年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从创业至今,白世斌利用工程建设的专业优势,先后参与和顺县农村公路建设、山西省两轮“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
扶危济困守初心
针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弱中之弱,协同扶贫部门,以企之力兜住底线,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三十多年来,白世斌扶危济困始终未曾改变的一颗初心。他经常说:“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带动和帮助大家共同富裕。”
2007年,回到白仁村办事的白世斌,在闲谈中得知五保户徐海玉因患病无法行走。白世斌安排专人带他外出求医、手术陪侍。12万元住院费用除新农合保险报销 5万元外,他负担了其余7万元费用。之后,白世斌坚持每月资助徐海玉150元生活补助费至今。
一级肢体残疾人杨丽萍,因家庭困难,无钱治病,白世斌慷慨救助2万元。还有白血病患者樊建忠、静脉血栓患者池书庆、肺癌患者王富兰……把着力点放到最短的板,把帮助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白世斌“雪中送炭”般的资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心里充满温暖。从2009年开始,白世斌坚持每年都为全县各乡镇敬老院和光荣院的所有老人量身定做一套衣服,并根据需要,配置听戏机等生活用品。
白世斌还积极参加助残“六大行动”,即助视、助行、助听、助居、助学、助困,累计为67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捐献1350辆轮椅、捐赠适配助听器102个、为2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行危房改造、为253名残疾学生和家庭提供资助、为7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提供500元救助……白世斌坚持连续12年的助残专项扶贫活动,每年助残日企业捐助物资都在20万元以上。
从青年到白首,白世斌把赤诚大爱书写在了和顺的山岭沃土间,也把民营企业家的初心使命融入报效国家的时代洪流之中。白世斌坚信,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很多事情必然能做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贡献力量。多年来,他以“德孝文化”启智润心,致力于建立起弘扬德孝文化的立体网络,成为太行山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面旗帜。
本报记者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