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副刊

求“质”向“新”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 在喀麦隆南部大区克里比拍摄的克里比深水港一期工程。

  •   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十几米高的龙门架正在为万吨级货轮起吊货物;在乌干达姆巴莱,工人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打造本土品牌;在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数字化矿山”推动当地采矿业技术革新……近年来,中非在工业化合作方面优势互补、成果丰硕,双方合作求“质”向“新”,在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赋能非洲工业化

      大型机械隆隆作响,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近千名工人忙碌作业……位于喀麦隆南部大区的克里比市,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深水港二期工程正进入建设高峰期。
      同样由中国港湾承建的克里比—罗拉贝高速公路已通车近两年。“这条公路连接克里比深水港和该国主要城市,将有力推动喀麦隆工业化进程。”喀麦隆公共工程部长埃马纽埃尔·恩加努·朱梅西说。
      要想富,先修路。中方在非洲参与修建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下,中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工程质量过硬,在非洲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助力“非洲制造”

      清晨,在乌干达东部工业重镇姆巴莱,当地工人三五成群,穿过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大门。这座国家级工业园距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约200公里,由中国民营企业天唐集团投资运营,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些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快速吸引企业建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优势,进而带动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
      乌干达贸易、工业和合作部工业国务部长戴维·巴哈蒂说,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乌干达经营的工业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制造业,助力非中工业化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与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相呼应。

    培养现代工业人才

      中色非矿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和赞比亚联合铜矿投资控股公司为重新开发关闭十余年的谦比希铜矿而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在幽深的矿道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但这座“数字化矿山”已不再大量依靠人力下潜开采,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管控一体化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化及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帮助一线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中非高质量合作的关键引擎。当前,中非在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领域交流日益密切,对助力中非工业化合作提质升级、培养当地现代工业人才、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卢旺达鲁班工坊由中国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理工学院合作设立。今年4月,30名当地学生飞往中国,开启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求学之旅。
      “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肯尼亚学者、前交通部副部长盖里雄·伊基亚拉说,近年来中方帮助非洲许多国家培养工业化技术人才,助力非洲国家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4期

    • 第2024-06-23期

    • 第2024-06-22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